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

砥柱,亦作底柱,山名,屹立在三门峡附近的黄河中流。故常用中流砥柱以比喻能担当重任、支撑危局的个人或集团。齐景公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都有勇无谋,不懂礼仪。晏子设计使景公馈之二桃,让他们以次表功食桃,而使其争功自杀。其中古冶子在表功时说,我曾追随国君渡河,忽有一个大鼋从水中跃出,衔住国君马匹进入砥柱山下的激流之中。是我下水与之搏斗,历尽艰险,才杀死了大鼋。

【出典】: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当其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

【例句】:

南宋·朱熹《朱文公集》卷24《与陈侍郎书》:“而二公在朝,屹然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元·丁鹤年《自咏》:“长淮横溃祸非轻,坐见中流砥柱倾。”


偏正 中流,河流的中央;砥柱,山名,指河南三门峡东,屹立于黄河激流之中的砥柱山。比喻坚强且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力量。语本《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张平《抉择》:“这些本应是国家~的工人们,他们本身的抗灾能力竟会是如此的微弱,如此的不堪一击?”△褒义。多用于描写在重大事件中起关键作用的人。也作“中流底柱”、“砥柱中流”。


解释砥柱:山名,在河南三门峡东,屹立在黄河激流中。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出处晏子春秋·谏下二四》:“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是春秋时齐国的三位勇士,力大无比、武艺高强,他们同时为齐景公做事。齐国的国相晏婴欲图谋除掉他们,又畏惧他们的勇力,就让景公赏赐给他们三人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各自叙述自己的功劳,功劳大的才可以吃。

公孙接仰天而叹说:“晏子真是一个聪明人啊!他让国君用这种方法比试我们的功劳。假如不要桃子,会让人觉得无勇。但是人多桃少,确实必须比试功劳的大小才能决定谁吃桃子。我有一次杀死过大力怪兽、两次杀死过老虎。像我这样的功劳是无人可比的,可以吃个桃子。”说完他就拿了一个桃子走开了。

田开疆接着说:“我两次拿着兵器打退了军队!像我这样的功劳,也是无人可比的,也可以吃个桃子。”也拿走了一个桃子。

古冶子也接着说:“我曾经跟着国君渡黄河,一只巨鳖咬住左边拉车的马,拖入了河中激流。那时我年纪尚幼,不会游水,就憋着气沉到河底,逆流而行百步,顺流而行九里,找到巨鳖,然后杀死它。左手拿着马尾巴,右手举着大鳖头,像白鹤冲天一样跳出河面。渡口的人都说:‘黄河之神来了。’像我的功劳何人可比?你们两个为什么不把桃子给我拿回来?”古冶子边说边抽出宝剑站起来。

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确实不如你勇敢,功劳也没你大。拿了桃子不让,这是贪婪;贪婪、抢功却还不死,更是无勇啊!”说完都把自己拿的桃子放了回去,然后自刎而死。古冶子说:“他们两个为分桃子这件事死了,我却独自活着,这是不仁;用言语羞辱他人、夸耀自己,这是不义;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遗憾还不死,这是没有勇气。他们两人为了这事已经死了,我难道能自己独占桃子、独自活下去吗?”说完,古冶子也把桃子放回去,自刎而死了。


【词语中流砥柱】  成语:中流砥柱汉语词典:中流砥柱

猜你喜欢

  • 肤功

    同“肤公”。汉 焦赣《易林.临之既济》:“上下顺通,奏为肤功。”茅盾《全运会印象》:“上海以略多几分占了胜利,‘延宕政策’居然克奏了肤功。”【词语肤功】   汉语大词典:肤功

  • 穿胸人

    《文选》卷五六.陆倕《石阙铭》注引《博物志》:“昔禹平天下,会诸侯于会稽之野。防风后至,杀之。夏德盛,二龙降之,使范成克御之,以行域外。既周,南经防风之神,见禹使,怒而射之,有迅雷,二龙升去。二臣恐,

  • 任永引镜

    参见:引镜

  • 方朔谐

    同“方朔诙谐”。唐杜甫《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子云窥未遍,方朔谐太枉。”

  • 花鹰

    宋苏轼《送渊师归径山》诗:“溪城六月水云蒸,飞蚊猛捷如花鹰。”后因以“花鹰”为花蚊子的代称。清钱谦益《露筋庙》诗:“君不见花鹰宿鸭动成群,暮拍朝驱愁杀君。高邮湖水通平望,东有吴兴豹脚蚊。”【词语花鹰】

  •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汉.刘向《说苑》:“孟简子相梁并卫,有罪而走齐,管仲迎而问之曰:‘吾子相梁并卫之时,门下使者几何人矣?’孟简子曰:‘门下使者有三千余人。’管仲曰:‘今与几何人来?’……对曰:‘其一人父死无以葬,我为葬

  • 茧卜

    同“探官茧”。宋杨万里《上元夜戏作长句》:“知心茧卜未必然,醉中得卜喜欲颠。”【词语茧卜】   汉语大词典:茧卜

  • 孙权弹

    源见“屏风误点”。指驱蝇。比喻驱逐奸邪。宋邹浩《秋蝇》诗:“宜哉孙权弹,为尔情激切。”

  • 博浪椎车

    同“博浪飞椎”。明李东阳《张子房》诗:“博浪椎车亦壮哉,圯桥纳履大低回。”

  • 双绶贵

    《汉书.金日磾传》:“日磾两子,赏、建,俱侍中,与昭帝略同年,共卧起。赏为奉车、建驸马都尉。及赏嗣侯,佩两绶,上谓霍将军曰:‘金氏兄弟两人不可使俱两绶邪?’霍光对曰:‘赏自嗣父为侯耳。’上笑曰:‘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