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临深履薄

临深履薄

同“履薄临深”。《后汉书.杨终传》:“今君位地尊重,海内所望。岂可不临深履薄,以为至戒!”


并列 面对深渊,脚踩薄冰。比喻处境十分险恶。语本《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周书·文帝纪下》:“夙夜竞竞,如~。”也比喻须小心谨慎。《后汉书·杨终传》:“今君地位尊重,海内所望,岂可不~,以为至戒!”△多用于表示处境。→履汤蹈火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临深履尾。也作“临深履冰”、“临危履冰”、“履薄临深”。


【典源】《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 (ping) 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今译】《诗经·小旻》诗中写道:“不敢徒手搏虎,不敢无船渡河。人们只知徒手搏虎,无船渡河是危险的,而不知其他的险境。面对现实,我战栗发抖,小心翼翼,就像站在深渊的边缘,就像行走在薄冰上。”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处境艰危,心怀戒惧。

【典形】 薄冰、蹈水、临深、履薄冰。

【示例】

〔薄冰〕 宋·范成大《龙学侍郎清河侯张公挽词》:“太息逢萋锦,平生付薄冰。”

〔蹈冰〕 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轻渎威严,惧深履尾; 载尘听觉,迫甚蹈冰。”

〔临深〕 唐·高适《赠别王十七管记》:“曾非济代谋,且有临深诫。”

〔履薄冰〕 魏·阮籍《咏怀》之三十三:“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词语临深履薄】  成语:临深履薄汉语词典:临深履薄

猜你喜欢

  • 书史淫

    同“书淫”。宋辛弃疾《鹧鸪天.不寝》词:“一生不负溪山债,百药难治书史淫。”

  • 蜮沙含

    源见“含沙射影”。喻暗中攻击诽谤。清秋瑾《偶有所感用鱼玄机韵》:“身后微名豹雾隐,眼前事业蜮沙含。”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同情,怜悯。 同情心,每个人都有。语出《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元.关汉卿《蝴蝶梦》二析:“圣人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你不救,等我救。”《封神演义》三四回:“恻隐之心,人皆

  • 衽席之嫌

    源见“衽席㈠”。指帝王与后妃间生活上的避嫌。《旧唐书.后妃传序》:“大帝、孝和,仁而不武,但恣池台之赏,宁顾衽席之嫌,武室、韦宗,几危运祚。”【词语衽席之嫌】  成语:衽席之嫌汉语大词典:衽席之嫌

  • 捉衿露肘

    同“捉衿见肘”。明焦竑《焦氏笔乘.募疏》:“伏以捉衿露肘,谁怜子夏之贫?”见“捉衿见肘”。明·陆时雍《诗镜总论》:“五言古非神韵绵绵,定当~。”【词语捉衿露肘】  成语:捉衿露肘汉语大词典:捉衿露肘

  • 掬指

    《左传.宣公十二年》载:鲁宣公十二年春,楚庄王发兵包围进攻郑国,因郑、晋有盟,郑便向晋告急求援。可是晋军六月赶到黄河边时,郑国已经投降。晋三军统帅中军将荀林父想回师,中军佐先縠却坚决主张渡河击楚,于是

  • 软红香土

    同“软尘红”。金元好问《武善夫桃溪图》诗之一:“软红香土君休羡,千树桃花满意春。”并列 形容都市繁华奢靡。宋·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半白不羞垂领发,软红犹恋属车尘。”自注:“前辈戏语

  • 秦焚

    同“秦火”。清赵翼《题棕亭见和长篇后即赠》诗:“岂无郢唱能飞雪,未到秦焚已化烟。”

  • 接䍦颠倒

    同“接䍦倒着”。宋范成大《会散野步》诗:“忘却下楼扶我谁,接䍦颠倒酒沾衣。”

  • 效矉

    同“效颦”。矉,通颦。唐李白《效古诗》之一:“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矉。”清宋荦《漫堂说诗》六:“初唐之《长安古意》、《帝京篇》,已属陈言,无须效矉。”【词语效矉】   汉语大词典:效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