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刑天争神

刑天争神

山海经.海外西经》(卷三):“奇肱之国在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传说刑天与天帝竞登神位,被砍掉了头,仍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持干戚挥舞战斗。后因以“刑天争神”比喻大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词语刑天争神】  成语:刑天争神

猜你喜欢

  • 蒲牢

    《文选.班固〈东都赋〉》“于是发鲸鱼,铿华钟”李善注引三国 吴薛综曰:“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者为鲸鱼。”因蒲牢吼声宏

  • 槐花

    源见“槐花黄,举子忙”。指举子应试之事。明单本《蕉帕记.备聘》:“笑他一似半夜里梦见槐花也,早起就要寻思黄袄穿!”【词语槐花】   汉语大词典:槐花

  • 山吏部

    源见“山公启事”。借称善于甄拔人才之官。唐高適《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公才山吏部,书癖杜荆州。”【词语山吏部】   汉语大词典:山吏部

  • 察秋毫之末者,不见太山之形;听五音之和者,不闻雷霆之声

    秋毫:秋天鸟兽新生的细毛。末:尖端。太山:即泰山。五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即宫、商、角、徵、羽。后泛指音乐。 有明察秋毫的目力却看不见泰山;有调和五音的听力却听不见雷声。 表示人为某种

  • 文举才

    借指早慧才士。唐孟浩然《姚开府山池》诗: “今日龙门下,谁知文举才。” 参见:○小时了了

  • 黄琼望

    《后汉书.黄琼传》:“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永兴元年,迁司徒,转太尉,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梁冀既诛,琼首居公位,举奏州郡素行贪

  • 郑公里

    同“郑公乡”。唐丘丹《奉酬韦使君送归山之作》诗:“愧非郑公里,归扫蒙笼室。”宋张耒《故仆射司马文正公挽词》之四:“曾过郑公里,得御李膺车。”【词语郑公里】   汉语大词典:郑公里

  • 恩若再生

    见“再造之恩”。《东周列国志》81回:“勾践囚于吾国……今吾复其社稷,~。”【词语恩若再生】  成语:恩若再生汉语大词典:恩若再生

  • 诒厥

    源见“诒燕”。谓留给子孙。《晋书.愍怀太子传论》:“武皇钟爱,既深诒厥之谋;天下归心,颇有后来之望。”【词语诒厥】   汉语大词典:诒厥

  • 舌为柔

    源见“齿弊舌存”。喻指以柔克刚,忍让求全。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诗:“自从齿牙缺,始慕舌为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