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十六天魔舞

十六天魔舞

天魔:佛教语,又名天子魔。指深著世间乐,又憎嫉一切贤圣涅槃道法者。舞:舞蹈。此典谓元顺帝怠于朝政,崇信藏传佛教,命16名宫女装扮天魔舞蹈以行乐。元顺帝(1320-1370年),名妥欢贴睦尔,明宗和世子,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幼年父母被害,身遭远谪。即皇帝位初,受制于权臣和太后。不久,铲除权臣燕贴木儿和伯颜的势力,重用丞相脱脱,励精图治,希企有所作为。终因积弊太深,求治失败。至正十一年(1351年),各地红巾军等起义爆发,妥欢贴睦尔颓废失意,崇信吐蕃佛教,聊以自我解脱。他命令三圣奴等16名宫女,以典型的藏族装束,扮作十六天魔,垂发辫数根,戴象牙佛冠,身披缨络大红绡金长短裙及金杂袄、云肩等,唱《金字经》,舞雁儿舞。另以11人伴奏,乐器则汉藏合壁,有龙笛、头管、小鼓、筝、、琵琶、笙、胡琴、响板、拍板等。每遇宫中有佛事,十六天魔女就翩翩起舞。妥欢贴睦尔对十六天魔舞甚是迷恋,对装扮天魔的宫女三圣奴等也倍加宠幸,如醉如痴。还打破五日一移宫的制度,掘地道在幸天魔舞女,以夜作昼,纵欲无度。

【出典】:

元史》卷43《顺帝本纪六》918、919页:“时帝怠于政事,荒于游宴,以宫女三圣奴、妙乐奴、文殊奴等一十六人按舞,名为十六天魔,首垂发数辫,戴象牙佛冠,身被缨络、大红绡金长短裙、金杂袄、云肩、合袖天衣、绶带鞋袜,各执加巴剌般之器,内一人执铃杵奏乐。又宫女一十一人,练槌髻,勒帕,常服,或用唐帽、窄衫。所奏乐用龙笛、头管、小鼓、筝、、琵琶、笙、胡琴、响板、拍板。以宦者长安迭不花管领,遇宫中赞佛,则按舞奏乐。”

【例句】:

明·叶子奇《草木子》卷3《杂制篇》:“其俗有十六天魔舞,盖以朱缨盛饰美女十六人,为佛菩萨相而舞。”


猜你喜欢

  • 河汉桥

    源见“乌鹊填桥”。指鹊桥。唐杜甫《哭王彭州抡》诗:“旷望渥洼道,霏微河汉桥。”【词语河汉桥】   汉语大词典:河汉桥

  • 筑室

    同“筑室道谋”。清魏源《圣武记》卷一:“盈廷筑室,蜩螗羹沸。”【词语筑室】   汉语大词典:筑室

  • 四代五公

    参见:四代三公

  • 出处进退

    同“出处语默”。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败,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并列 出仕或隐

  • 风月所

    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三折:“风月所得清白,雨云乡无粘带,烟花寨耳根清净。人问道亚仙的今世今生,则俺那郑元和可什么了身达命。”风月系指妓女。风月所即指妓院。亦作“风月场”。清.华广生《白雪遗音.马头调

  • 曝麦读

    《后汉书.高凤传》:“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

  • 瓮间眠

    源见“瓮间吏部”。谓醉眠。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瓮间眠太率,床下隐何卑!”

  • 金闺国士

    同“金闺彦”。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六〇:“勉求玉体长生诀,留报金闺国士知。”陈子范《题钝剑花前说剑图》诗:“金闺国士难再得,谁道美人能倾国。”偏正 国家的杰出人士。高旭《自题花前说剑图》:“~知多

  • 齿马

    《礼记.曲礼》:“齿路马者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计算国君或诸侯所乘路车之马的年齿(因马年增一齿)者,要处死。后因以为咏马之典。清.梁佩兰《养马行》:“王谕‘养马要得马性情,马来自边塞马不轻。人有齿马

  • 杀鸡为黍

    《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为黍:烹制黍饭。“杀鸡为黍”,意谓宰鸡做饭,盛情款待宾客。明.冯梦龙、清.蔡元放编《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三回:“专诸复出其妻子相见,杀鸡为黍,欢如骨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