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

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

同样的言论,有人说出来使人相信,这表明说话之前,说话人必定是人们信得过的;同样的法令,有的人执行得通,这表明法令之外,还须看执法者本身是否诚信昭著。语出《贞观政要.诚信》引《文子》:“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淮南子.缪称训》:“舜不降席而天下治,桀不下陛而天下乱,盖情甚乎叫呼也。无诸己,求诸人,古今未之闻也。同言而民信,信在言前也;同令而民化,诚在令外也。”《后汉书.宣张二王传.论》:“语曰:‘同言而信,则信在言前;同令而行,则诚在令外。’不其然乎?”李贤注:“真伪之迹既殊,人之信否亦异。”《新唐书.魏征传》:“征陈事曰:传又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然则言而不行,言不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


猜你喜欢

  • 汉主前瑶席

    同“汉皇前席”。唐钱起《喜李侍御拜郎官入省》诗:“汉主前瑶席,穰侯许凤池。”

  • 穷途阮籍

    源见“哭穷途”。借指处于困境的人。唐杜甫《即事》诗:“多病马卿无日起,穷途阮籍几时醒?”

  • 凤尾诺

    《南史.齐江夏王锋传》:“五岁,(齐)高帝使学凤尾诺,一学即工。高帝大悦,以玉麒麟赐之。”古时批阅奏章画“诺”字,因拖末笔如凤尾,故称“凤尾诺”,萧锋年幼而善书凤尾诺。后用此为称赞年幼而有才智的典故。

  • 魏国山川

    同“魏国山河”。唐杨巨源《酬卢员外》诗:“舜城风土临清庙,魏国山川在白楼。”【词语魏国山川】   汉语大词典:魏国山川

  • 袒胸露背

    见“袒裼裸裎”。刘白羽《血缘》:“马成荣带哨,把件美国雨衣送给站岗的,回来一看,小风飕飕地顺着房檐往屋里灌,睡着的人一个个~,早把毯子滚向一边去。他怕他们受惊,就一手放下窗子,一面给他们把毯子盖好。”

  • 灭没

    《列子.说符》:“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后以“灭没”形容马跑得极快。《淮南子.兵略训》:“剽疾轻悍,勇敢轻敌,疾若灭没,此善用轻出奇者也。”唐李白《天马歌》:“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

  • 被发左衽

    《论语.宪问》:“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管仲:春秋时人,曾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微:无。被(pī)发:披散头发。衽:衣襟。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

  • 季鹰思

    同“季鹰归”。明李梦阳《秋日城东饯汪三》诗:“少游梁孝苑,老动季鹰思。”

  • 二桃三士

    同“二桃杀三士”。潘飞声《秋感》诗之三:“迟暮仍为《梁甫吟》,二桃三士费沉吟。”【词语二桃三士】  成语:二桃三士汉语大词典:二桃三士

  • 九折危途

    同“九折路”。宋陆游《东窗》诗:“九折危途寸步艰,至今回首尚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