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安期仙枣

安期仙枣

古代传说安期生先生,曾在东海卖药,据说年有千岁,并与秦始皇相见交谈过。到西汉时,方士李少君对汉武帝说,他在海上见过仙人安期生先生,有神药,能治病,给他巨枣吃,有瓜那么大。安期生就是所谓的仙人,往来在蓬莱(古代传说东海中的神山之一)仙岛中,有缘遇着就见人,无缘不遇就隐没不见。后以此典指仙果或珍奇之果实、食品等;也用以形容求仙、成仙的事。此典又作“安期枣”、“得枣如瓜”、“海上瓜枣”、“觅枣瓜”、“啖枣仙伯”、“安期瓜”等。

【出典】:

史记》卷28《封禅书》1385页:“少君言上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例句】:

唐·王维《为相国王公紫芝木瓜赞》:“味若楚王之萍,大如安期之枣。” 宋·苏辙《赠吴子野道人》:“空车独载王阳橐,远游屡食安期枣。” 宋·苏轼《送乔全寄贺君》之一:“秋风西来下双凫,得枣如瓜分我无?” 宋·苏轼《安期生》:“海上如瓜枣,可闻不可逢。” 宋·苏轼《赠蒲涧信长老》:“已从子美得桃竹,不问安期觅枣瓜。” 宋·乐雷发《壶中歌赠侯明父》:“壶中主人知为谁?啖枣仙伯雪鹤姿。” 宋·张无干《用折枢韵呈李丞相》之二:“莫问蒲萄出月支,不缘瓜枣访安期。” 元·揭傒斯《写兴寿昊大宗师》:“一食如瓜枣,金石焉足贵。” 元·张可久《水仙子·三溪道院》:“拂藤床两袖烟霞,道童能唱,村醪当茶,仙枣如瓜。” 明·高启《赠李外史》:“何当共赴食枣约?三花醉折春濛濛。” 清·钱谦益《赠新安汪景漠》之二:“迎仙楼畔多仙侣,进酒应将枣似瓜。” 清·丘逢甲《莲花山吟》:“山深往往遇灵境,异果或得安期瓜。”


【典源】 《史记·封禅书》:“ (李) 少君言上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汉书·郊祀志》 亦载。旧题汉·班固《汉武内传》曰:‘李少君……遇安期生。少君疾困,叩头乞活,安期以神楼散一匕与服之,即愈。乃以方干上,言……冥海之枣大如瓜,钟山之李大如瓶,臣以食之,遂生奇光。”汉·刘向 《列仙传》:“安期先生者,琅琊阜乡人。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

【今译】 仙人安期先生,是琅琊阜乡人,曾在东海边卖药,据说已有千岁,并与秦始皇相见交谈。至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自称游海上,见过安期先生,给他服神药,治好他的病,又给他巨枣吃,有瓜那么大。

【释义】 后以此典指仙果或珍奇的果实、食品等; 也用以形容求仙、成仙之事。

【典形】 安期瓜、安期枣、啖枣仙伯、得枣如瓜、瓜枣、海上如瓜枣、觅枣瓜、如瓜枣、食枣、仙枣如瓜、枣如瓜、枣似瓜、枣瓜可啖、海枣。

【示例】

〔安期瓜〕 清· 丘逢甲 《莲花山吟》:“山深往往遇灵境,异果或得安期瓜。”

〔安期枣〕 唐·王维《为相国王公紫芝木瓜赞》:“味若楚王之萍,大如安期之枣。”宋·苏辙《赠吴子野道人》:“空车独载王阳橐,远游屡食安期枣。”

〔啖枣仙伯〕 宋·乐雷发《壶中歌赠侯明父》:“壶中主人知为谁? 啖枣仙伯雪鹤姿。”

〔得枣如瓜〕 宋·苏轼《送乔仝寄贺君》之一:“秋风西来下双凫,得枣如瓜分我无?”

〔瓜枣〕 宋·张无干《用折枢韵呈李丞相》之二:“莫问蒲萄出月支,不缘瓜枣访安期。”

〔海上瓜枣〕 宋·苏轼《安期生》:“海上如瓜枣,可闻不可逢。”

〔觅枣瓜〕 宋·苏轼《赠蒲涧信长老》:“已从子美得桃竹,不向安期觅枣瓜。”

〔如瓜枣〕 元·揭傒斯《写兴寿吴大宗师》:“一食如瓜枣,金石焉足贵。”

〔食枣〕 明·高启 《赠李外史》“何当共赴食枣约? 三花醉折春濛濛。”

〔仙枣如瓜〕 元·张可久《水仙子·三溪道院》:“拂藤床两袖烟霞,道童能唱,村醪当茶,仙枣如瓜。”

〔枣似瓜〕 清·钱谦益《赠新安汪景谟》之二:“迎仙楼畔多仙侣,进酒应将枣似瓜。”


猜你喜欢

  • 灞陵

    源见“灞桥”。常借以抒写离别之情。唐李白《忆秦娥》词:“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宋仲殊《蓦山溪》词:“灞陵伤感,那更入阳关,扳折处,我无心,行人自多恨。”【词语灞陵】   汉语大词典:灞陵

  • 妥侑

    《诗.小雅.楚茨》:“以妥以侑。”毛传:“妥,安坐也;侑,劝也。”后因以“妥侑”谓劝酒。清龚自珍《最录南唐五百字》:“饮至妥侑,延进瞽矇。”清 魏祝亭《两粤猺俗记》:“粤以东则以七月望日,俾两髻男,三

  • 得过且过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飞,其粪便即五灵脂。当盛夏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鷇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五

  • 彻札

    同“七札俱穿”。唐白居易《宣州试射中正鹄赋》:“其一发也,騞若彻札;其再中也,?如贯笠。”【词语彻札】   汉语大词典:彻札

  • 日中必昃,月满必亏

    见“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二刻拍案惊奇》卷19:“~。明公功名到此,已无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时矣。”【词语日中必昃,月满必亏】  成语:日中必昃,月满必亏

  • 精贯虱心

    《列子.汤问》:“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昌卧织机下,目承牵挺,二年后,锥指眥亦不瞬。飞卫又教他学视小如大。昌以牛毛悬虱于窗,望之三年,如车轮焉,挽弓射之,“贯虱

  • 伊籍懒

    参见:伊籍一拜

  • 绳趋尺步

    举动都符合法则规矩。绳、尺:工匠画直线、量长度的工具,引申为法度。《宋史.朱熹传》:“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而熹日与诸生讲学不休。”并列 绳,木匠墨绳。尺,量长短的工具。引

  • 眉似春山

    旧题汉代刘歆《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汉.卓文君生得十分美丽,眉毛如远山山影,脸庞似芙蓉花瓣,姣媚生辉。后因以“青山”、“远山”的青翠比喻女子眉毛的俊美。宋

  • 骑秃尾驴

    《北齐书.杨愔传》:“后有选人鲁漫汉,自言猥贱独不见识。愔曰:‘卿前在元子思坊,骑秃尾草驴,经见我不下,以方麹鄣面,我何不识卿?’”候补官鲁漫汉自己说自己鄙陋低贱,没有能得到选官的重视选用。杨愔听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