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当仁不让

当仁不让

原意是说儒者以仁为己任,虽师亦无所逊。后则泛指应该做的事就应积极主动地去做,不推让。孔子在教育他的学生时说,如果遇见合乎仁义的事情,即使老师,也不应谦让,而应主动地去做。

【出典】:

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曹褒传》:“夫人臣依义显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当仁不让,吾何辞哉。”


偏正 遇到应做的事,不推诿,主动去做。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高和《越轨诉讼》:“赵雅兰拦了一辆车,两人把东西搬到车上,赵雅兰坐后边,张警察~地坐到了司机旁边。”△褒义。用于描写积极主动做事。→义不容辞自告奋勇 责无旁贷 义无反顾 毛遂自荐↔善为我辞 推三阻四 萎缩不前


解释当:面对。让:谦让,辞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主动去做,绝不推诿。

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即为“仁”。“仁”就是维护宗法关系的道德规范,包括忠孝、信义、智勇、爱人等广泛的内容。在儒家的观念中,天、地、君、亲、师都是顶礼膜拜的对象。但是,孔子在这里说:“面对仁义的时候,不必和老师谦让。”似乎老师都可以不尊重,其实并非这样。

孔子讲这句话的目的,在于教育弟子们以仁爱为己任。面对仁义之事,应当勇往直前,决不推诿。宋人邢昺也注释说:“这句话说的是施行仁义的急迫。弟子之道,在于做事时应当谦让于老师。但是假如面对的是施行仁义之事,就不必再和老师谦让了。”

现在“当仁不让”的含义已经扩大,不但仁义之事应当主动去做,凡是对人民有益的事也都应当自觉主动地去做。

近义义不容辞

反义推三阻四

例句

他以一种当仁不让的神气立刻接受了委托,兴奋地跳着去了。


【词语当仁不让】  成语:当仁不让汉语词典:当仁不让

猜你喜欢

  • 抱玉卞和

    源见“和氏之璧”。喻怀才不遇者。清蒲松龄《大江东去.寄王如水》词:“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

  •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指孔子。 孔子不谈关于怪异、暴力、叛乱和鬼神的事。 表示古代儒家反对鬼神迷信和犯上作乱。语出《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八:“洪文敏著《夷坚志》,昔人所无也

  • 鼠子敢尔

    鼠子:犹言鼠辈,骂人语。尔:这样。 鼠辈竟敢如此! 愤怒斥人之语。语出《东观汉记.七.城阳恭王祉》:“祉父敞怒叱太守曰:‘鼠子何敢尔!’”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东坡公知扬州,梦行山林间,一虎

  • 彦辅怜卫叔

    《晋书.卫瓘传》附《卫玠传》:“玠字叔宝。……玠妻父乐广,有海内重名,议者以为‘妇公冰清,女婿玉润’。”《晋书》卷四十三《乐广传》:“乐广字彦辅,南阳淯阳人也。”晋.乐广字彦辅将女嫁与卫玠(叔宝),一

  • 宴尔

    同“燕尔”。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江南闾里间,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途说,强事饰辞:‘……问移则楚丘,论婚则宴尔。’”【词语宴尔】   汉语大词典:宴尔

  • 休牛归马

    同“归马放牛”。宋卢多逊《新修周武王庙碑》:“岂直休牛归马,但美於偃兵,保大定功,空歌於成德者哉!”见“休牛放马”。宋·卢多逊《新修周武王庙碑》:“岂直~,但美于偃兵,保大定功,空歌于成德者哉!”【词

  • 玉石焚

    同“玉石俱焚”。晋 熊甫《别歌》:“徂风飇起盖山陵,氛雾蔽日玉石焚。”

  • 千万买邻

    花一千万钱买一个好邻居。比喻买宅事轻,择邻事大。寓意对好邻居之尊敬。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今山东东平)人。历仕齐、梁二朝,后跟随梁武帝,多有战绩,时人都很称颂他。一个叫宋季雅的人,任南康郡(今江西赣

  • 孟庑

    源见“梁鸿赁庑”。指贤士居贫之处。黄人《〈小说林〉发刊词》:“藉令没其(王嫱、西施)倾吴宫、照汉殿之丰容,而强与孟庑齐称,娥台合传,不将疑其狂易乎?”【词语孟庑】   汉语大词典:孟庑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混成:浑然一体,自然生成。 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 古代哲学家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语出《老子》二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