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忍辱负重

忍辱负重

忍受屈辱,担负重任。陆逊(183-245年),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出身江南士族。孙策之婿,少倜傥,多谋略,助吕蒙袭取荆州,杀蜀将关羽。蜀汉先主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连陷诸城,声势浩大。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统兵五万抵抗刘备。两军相拒于夷陵(今湖北宜昌东)。陆逊采取避敌锋芒,以逸待劳之计,坚守不战,时诸将皆欲速战,以为陆逊胆怯,不听指挥,各行其是。陆逊遂召集诸将严加训诫,他说:“刘备天下闻名,曹操都怕他,这是一个强敌,我们应当和睦团结,共灭刘备,以报答国恩。我只是一介书生,但受命于主上。国家之所以让我指挥全部兵将,是因为我有些可取之处,能够忍受一时屈辱而担负破敌重任。”后由于刘备轻敌,加之陆逊指挥得当,终于大败刘备。

【出典】: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卷58第1347页:“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逊案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例句】:

清·吴妍人《痛史》19回:“胡仇叹道:‘忍辱负重,郑兄,真不可及!’” 清·曾朴《孽海花》27回:“以后还望中堂忍辱负重,化险为夷;两公左辅右弼,折冲御侮。” 茅盾《喜剧》:“我也无非遵守着‘忍辱负重’的古训,宁可让你们骂一声反革命。”


并列 经受着屈辱,承担起重任。语出《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为了保住皇位,祖奶奶~,丢尽了脸,操碎了心!”※重,不读作chóng。△褒义。多用于描写坚忍不拔。→卧薪尝胆 任劳任怨


解释忍受屈辱,承担重任。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关羽被孙吴袭杀之后,刘备亲自率领蜀军,水陆并进,征讨孙吴。东吴方面,孙权则命令陆逊担任大都督,总领各路兵马,抗击刘备。由此展开了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战争一开始,刘备在兵力和士气方面都占据优势,所以陆逊采用守势。吴蜀两军长期相持,达半年之久。进入六月后,吴地酷热难耐,刘备只好命令水军上岸扎营。陆逊看到蜀军锐气已失,而且水陆并进的优势也不存在;同时蜀营连绵相接,周围林木茂密,于是采用火攻,大败蜀军,三国鼎立的局面由此形成。

在抗击刘备的时候,孙吴将领有的是老臣旧将,有的是皇族贵戚,都骄傲自负,不听从命令。主帅陆逊手按宝剑说:“刘备天下闻名,连曹操都害怕他。各位蒙受国家的恩惠,应该和睦相处,共同灭除这个劲敌。现在各位却互不顺服,这很不应该。我虽然是个书生,却接受了主上的任命。国家之所以委屈各位让你们接受我的指挥,是因为我还有一点儿东西值得称道,能够忍受屈辱、承担重任的缘故。现在我命令,你们各人必须担负起自己的职责,不能再行推辞!军令的规定,各人不能违犯!”一开始大家被这样强制压服心里很是不满,等打败刘备后,大家看到计策大多出自陆逊,才心服口服。

近义忍辱含垢

反义斤斤计较

例句

蔺相如忍辱负重,用行动感动了廉颇。


【词语忍辱负重】  成语:忍辱负重汉语词典:忍辱负重

猜你喜欢

  • 乌鱼之瑞

    源见“白鱼入舟”。指祥瑞之兆。汉王充《论衡.卜筮》:“周王伐纣,遇乌鱼之瑞。”

  • 颜谢

    《宋书.颜延之传》:“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采齐名,自潘岳、陆机之后,文士莫及也,江左称颜、谢焉。所著并传于世。”南朝宋诗人颜延之和谢灵运都以诗才著称于当世,人称其为“颜谢”。后用为咏称美诗才之典。唐

  • 桂折

    同“桂折一枝”。唐白居易《东都冬日会诸同声宴郑家林亭》诗:“桂折应同树,莺迁各异年。”【词语桂折】   汉语大词典:桂折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表示双方关系密切,不可分割。语出清.徐釚《词苑丛谈》卷一一:“(赵子昂)夫人答云:‘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浓似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

  • 了如指掌

    同“了若指掌”。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尚书》:“说《禹贡》者,至国朝康熙、乾隆地图出,而后了如指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行军总要》:“在军中选择熟谙路径之人多名,知得由此去多少路到一市镇,又

  • 贪多嚼不烂

    比喻一味求多,结果反而达不到目的。语出《宝林禅师语录.婺州云黄山宝林禅寺》:“僧云:‘明眼衲僧因甚脚跟下红丝线不断?’师云:‘贪多嚼不细。’”后多引作〔贪多嚼不烂〕。《二刻拍案惊奇.襄敏公元宵失子》记

  • 道胜

    同“战胜得道肥”。宋陆游《秋夜》诗之一:“身闲诗简淡,道胜梦轻安。”

  • 东门狗

    同“东门黄犬”。清宋琬《满江红.题尤展成小像》词:“问朱门、高盖几人存,东门狗。”清董以宁《行路难》诗:“后人更忆华亭鹤,前人已叹东门狗。”

  • 海上有逐臭之夫

    表示人备有所爱好。故事出在《吕氏春秋.遇合篇》:“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悦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后多引作〔海上有逐臭之夫〕。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

  • 孙康勤苦

    同“孙康映雪”。唐 慕幽《灯》诗:“孙康勤苦谁能念,少减馀光借与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