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翁化俗

文翁化俗

汉书.文翁传》载:文翁,汉 庐江 舒人。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在成都市中起学宫,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用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率领学宫弟子同行,使传教令。蜀郡因此文风大振,教化大兴。后世用“文翁化俗”称颂地方官吏重视教化,移风易俗。唐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不封侯。”


【典源】 《汉书·文翁传》:“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閤。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繇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今译】 汉代文翁,年轻时勤奋好学,通晓《春秋》,被选拔为郡县官吏。景帝末年出任蜀郡太守,他为政仁爱重视教化,看到蜀地偏远而民风鄙陋,决心加以诱导。他挑选了十几名德才兼备的郡县小吏亲自训戒,又把他们送往京都,随博士受业,或学习法令。几年以后,这些人学成回蜀,文翁对他们分别委以要职,并考察实绩予以荐拔,有的人后来做了郡守、刺史。文翁还在成都修建官学,招收各县人的子弟做学生,学习好的补充郡县官吏,差一些的为孝弟力田。文翁出外视察常挑选学生同行,让他们做随从官吏使之传达命令,出入官府。县里的官吏百姓见了都很羡慕。这样不几年大家都争做官学弟子,富人甚至出钱为子弟求得,从此蜀地风气大变,在京求学的人跟齐鲁等地差不多相等了。

【释义】 后以此典称颂地方官吏推广教化,治理有方。

【典形】 讲学文翁、文翁化俗、文翁讲肆、文翁教授、文翁儒化、文翁遗训、文翁分符、文翁之堂。

【示例】

〔讲学文翁〕 清·宋琬《送张蔚生明府之任剑州》:“讲学文翁今再睹,勒铭张载有新题。”

〔文翁化俗〕 唐·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文翁讲肆〕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文翁讲肆之堂,英灵雾集。”

〔文翁教授〕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前贤。”

〔文翁儒化〕 唐·杜甫《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


猜你喜欢

  • 剑冲牛斗

    同“剑射牛斗”。前蜀贯休《杜侯行》:“江表唯传君子营,剑冲牛斗疏真宰。”

  • 识曲遇周郎

    源见“周郎顾”。谓喜遇有真知卓识的高明者。唐湛贲《伏览吕侍郎丘员外旧题十三代祖历山草堂诗因书记事》诗:“识曲遇周郎,知音荷宗伯。”

  • 山翁兴

    同“山公兴”。清朱彝尊《八月十五日夜集天津曹武备官舍分韵得床字》:“习池不改山翁兴,倒载还同旧葛强。”

  • 白往黑归

    《韩非子.说林下》:“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向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杨布出门穿的是白衣,

  • 巾帼

    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诸葛亮出斜谷。”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宣王。”宣王:司马懿。事又见《晋书.宣帝纪》:“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

  • 宗炳社

    源见“莲社”。指莲社。因宗炳为莲社十八贤之一,故称。亦借指僧俗文士的雅集组织。唐陆龟蒙《和访寂上人不遇》:“早晚却还宗炳社,夜深风雪对禅床。”前蜀贯休《山居诗》之二:“明月清风宗炳社,夕阳秋色庾公楼。

  • 屈轶佞则指

    同“屈轶指佞”。唐李咸用《读修睦上人歌篇》诗:“才似烟霞生则媚,直如屈轶佞则指。”

  • 逆龙鳞

    同“犯鳞”。宋梅尧臣《送马司谏使北》诗:“每逆龙鳞司谏诤,又持旄节使阴山。”

  • 刘棉花

    刘吉(1427-1493年),字祐之,号约庵,博野(今属河北)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选庶吉士,进翰林修撰,累迁礼部左侍郎。成化(明宪宗朱见深年号)十一年(1475年)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

  • 医国手

    同“医国妙手”。周贞亮《病笃改号顿迟有诗索和戏为俳体》:“大药兼逢医国手,朽株亦有困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