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无面见江东

无面见江东

指项羽惨败,深感无脸面逃回江东见父老乡亲。后以此典比喻因失败或事业不显而深感惭愧,无脸面见人;也比喻辜负亲朋前辈期望而不好意思见人;亦作自谦之语。项羽率少数残兵败将从垓下突围,败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的长江渡口乌江浦),乌江亭长有船等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江东父老?在乌江渡口上,亭长对项王说:“江东(泛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虽小,土地纵横千里,民众几十万人,也足可以称王了。希望大王急速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追到,也无船渡江。”项羽苦笑道:“上天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渡过江去呢!况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今天没有一个人返回,纵使江东父老兄长尊辈都怜爱我,以我为王,我有什么面目再去见他们呢?纵使他们不责怪我,难道我内心深处不感到惭愧吗?”就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一位厚道人。我骑这匹骓马已经五年了,所向无敌,曾经一日行走千里,不忍杀掉,把它送给您吧!”于是命令骑兵下马步行、手拿短兵器交战。仅项羽杀死的汉军就有几百人,项羽身上也受伤十多处。回头看见汉军骑兵将领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熟人吗?”吕马童面对项王,指给王翳(yì意)说:“这就是项王!”项羽就说:“我听说汉王刘邦悬赏千金买我的头,封邑万户。我给你们一些恩德吧!’’就自杀而死。此典又作“不肯过江东”、“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出典】:

史记》卷7《项羽本纪》336页:亭长“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秦、汉乡以下行政机构,十里设一亭,亭长为负责人)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骑兵将领)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对面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Wěn稳,用刀割脖子)而死。”

【例句】:

唐·杜枚《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宋·李清照《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37卷:“程宰弟兄两人因是做折了本钱,怕归来受人笑话,羞惭渗沮,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不思量还乡去了。”


猜你喜欢

  • 螳螂之心

    源见“螳臂当车”。喻指冒死拼搏,不自量力。《晋书.慕容暐载记》:“穷寇假合,王师既临,则上下丧气,曾不敢窥兵中路,展其螳螂之心。”

  • 膏明自销

    王莽掌权后曾两次派使者到彭城廉里(今江苏彭城)延请业已辞官乡居的龚胜出山,委以上卿官位。龚胜称病推辞,使者硬把官印和佩带戴在龚胜身上。龚胜推辞不受,使者一直等在当地,五天一来问候。龚胜自知推托不了,就

  • 武仲不休

    参见:下笔不自休

  •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时:同“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日:太阳,比喻暴君夏桀。曷:何。这里是“何时”的意思。丧( ㄙㄤˋ sàng ):灭亡。 这个太阳何时消灭,我愿与你同归于尽。 原指夏朝百姓痛恨暴君夏桀,表

  • 雪泥指爪

    同“鸿爪雪泥”。明王世贞《题包参军东游稿后》:“幽忧抱疾,块守蜗庐。雪泥指爪,托之梦寐。”

  • 旌阳

    《太平广记》卷十四引《十二真君传.许真君》载:晋许逊曾任蜀 旌阳县令,他曾学道于大洞君吴猛,后因晋室乱而弃官东归。相传于东晋 孝武帝太康二年,在洪州 西山全家升仙而去。后以“旌阳”指许逊,为咏仙之典。

  • 嵇康锻

    《晋书.嵇康传》载:嵇康,字叔夜,曾拜中散大夫。因对把持政权的司马氏集团不满,栖居山阳。“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好友吕安、向秀多来相

  • 刘琨听鸡

    同“刘琨舞剑”。元 汪元亨《朝天子.归隐》曲:“叹苏卿牧羝,笑刘琨听鸡。”

  • 阳春脚

    阳春有脚是唐代人称颂当时宰相宋璟的话。详见“有脚阳春”条。

  • 枚马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汉初辞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同其风,王扬骋其势。”西汉文学家枚乘和司马相如,因工于辞赋,世人合称其为“枚马”。后人遂以“枚马”用作咏词臣之典。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