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磨砖作镜

磨砖作镜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怀让)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於彼庵前石上磨之。一曰:‘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耶?’师曰:‘坐禅岂得作佛耶?’”

坐禅,僧尼佛教徒每日修行静坐,排除杂念,使心神恬静的功课。师怀让认为,单凭“坐禅”是不能成佛的,故用“磨砖不能成镜”来启迪他。后因用为事与愿违,痴愚不果之典。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四《仰首座求钝菴诗》:“掘井及泉那用巧,磨砖作镜未为愚。”此反用其事。


兼语 把砖磨成镜子。比喻白花时间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语本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南岳怀让禅师》:“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做禅。……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邪?’(师曰):‘作禅岂得作佛邪?’”宋·陆游《仰首座求钝庵》:“掘井及泉那用巧,~未为愚。”△贬义。多用于形容荒谬错误的行为方面。→画脂镂冰 钻冰取火。也作“磨砖成镜”。


【典源】 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浣,常日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邪?’师曰:‘坐禅岂得作佛邪?’”

【今译】 唐代开元年间,僧人道一在传法院修行,每日坐禅,怀让禅师知他修行可以成器,去问他:“大和尚坐禅图什么?’道一答:“图成佛。”怀让禅师就拿来一块砖,在道一的庵前石上磨。道一奇怪,问:“禅师干什么?”怀让禅师说:“想磨成镜子。”道一说:“磨砖怎么能成镜呢?”禅师说:“坐禅难道能成佛吗?”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方法不对,白费力气达不到目的。

【典形】 磨碌砖、磨砖作镜、是镜不名砖、顽砖不成镜。

【示例】

〔磨碌砖〕 唐·寒山 《蒸砂拟作饭》:“用力磨碌砖,那堪将作镜。”

〔磨砖作镜〕宋·陆游《仰首座求纯庵诗》:“掘井及泉那用巧,磨砖作镜未为愚。”

〔是镜不名砖〕 金·元好问《汴禅师自斲普照瓦为研》:“有刀堪切玉, 是镜不名砖。”

〔顽砖不成镜〕 清·钱谦益《书破山刻石屋珙禅师语录后》:“顽砖不成镜,焦芽难种谷。”


【词语磨砖作镜】  成语:磨砖作镜汉语词典:磨砖作镜

猜你喜欢

  • 悬罄

    形容空无所有,非常贫困。《左传.僖公二十六年》:“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又作悬磬。见《国语.鲁语上》韦昭注:“悬磬,言鲁府藏

  • 断齑块粥

    见“断齑画粥”。【词语断齑块粥】  成语:断齑块粥汉语大词典:断齑块粥

  • 麒麟图画

    源见“图像麒麟”。指麒麟阁上的功臣画像,表示建立功勋而得到特殊荣誉。唐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诗:“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 移突

    源见“曲突徙薪”。谓防患于未然。金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即事》诗之三:“焦头无客知移突,曳足何人与共船?”

  • 文以载道

    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题注:“此言文以载道,人乃有文而不以道,是犹虚车而不济于用者。”载:装载,引申为阐发。道:道理,原指封建伦理道德的准则,现

  • 不可胜记

    见“不可胜数”。《汉书·司马迁传》:“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惟俶傥非常之人称焉。”【词语不可胜记】  成语:不可胜记汉语大词典:不可胜记

  • 一飞冲天

    同“一鸣惊人”。三国 魏阮籍《咏怀》诗之二一:“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述补 比喻平常之人,突然做出让人惊叹的事情。语本《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蔡敦祺《林则徐》(上

  • 聊城矢

    同“聊城箭”。明夏完淳《细林夜哭》诗:“潇洒秦庭泪已挥,仿佛聊城矢更飞。”清汪懋麟《哭伊中丞》诗之一:“安得聊城矢,苍茫忆鲁连。”

  • 归卧鹿门山

    源见“鹿门采药”。谓退隐。明王翃《村居》诗:“何年事高隐,归卧鹿门山?”

  • 空桑恋

    源见“三宿恋”。本指僧人对世间事物的爱恋。亦泛指对友朋等的爱恋。清袁枚《改官白下留别诸同年》诗之三:“三生溺水缘何浅,一宿空桑恋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