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纳污藏疾

纳污藏疾

左传.宣公十五年》载:楚欲伐宋,宋“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杜预注:“晋侯耻不救宋,故伯宗为说小恶不损大德之喻。”后因以“纳污藏疾”比喻包容小的罪过、过失。形容宽宏大度。《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长孙无忌等请诛志冲。上手诏:‘五岳凌霄,四海互地,纳污藏疾,无损高深。’”


并列 比喻对错误、罪过等采取包容的态度。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五岳陵霄,四海亘地,~,无损高深。”△用于形容包容错失、罪过。


【词语纳污藏疾】  成语:纳污藏疾汉语词典:纳污藏疾

猜你喜欢

  • 风行草偃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论述君民关系时说:君犹若风,民有如草。草应风而倒伏。后因用为以德化民之典。《三国志.吴书.张纮传》裴松之注引《吴书》:“纮至,与

  • 不见是图

    不见( ㄒㄧㄢˋ xiàn ):未显现。图:谋。 谋画于事物尚未形成之时。 古人强调知几慎微。语出《书.五子之歌》:“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孔颖达疏:“顾氏云:‘怨岂在明,未必皆在明著之时,必于

  • 羹墙之悲

    源见“羹墙见尧”。喻指看见亡亲遗物的哀思。宋赵与虤《娱书堂诗话》卷下:“适睿思殿有徽祖御画,特为卓绝,上时持玩,以起羹墙之悲。”【词语羹墙之悲】  成语:羹墙之悲

  • 塞翁

    源见“塞翁失马”。指忘身物外、不以得失为怀的人。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六引周益公《谢衣带鞍马表》:“褐衣褐见,莫陈汉戍之便宜;马去马归,敢计塞翁之倚伏?”【词语塞翁】   汉语大词典:塞翁

  • 人面桃花

    唐.孟荣《本事诗.情感》记述了这样一个美妙的故事:唐朝时候,博陵人崔护曾于清明日独自一人到长安城南郊外去游玩,在村边一处人家,见有一女子独自倚着一株小桃树伫立观望。那女子瞩目流盼之间,似乎对面前的陌生

  • 婢膝奴颜

    形容卑躬屈膝谄媚奉承的奴才相。清 钮琇《觚剩续编.简公雪冤》:“他日侥幸立朝,则婢膝奴颜,汝必安为之矣。”梁启超《复金山中华会馆书》:“弟如畏死,则何难媕阿闒冗,婢膝奴颜,以求自身之安乐于名场宦海之间

  • 有死而已

    只有一死了之。 表示必死的决心。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死吾父而专于国,有死而已,吾蔑从之矣。”《北齐书.循吏传.张华原》:“明公不以此日改图,转祸为福,乃欲赐协,有死而已。”《隋书.诚节传.

  • 衣食者民之本

    亦作“衣食为本”。衣服与食物是人民生活的根本。《盐铁论.力耕》:“故衣食者民之本,稼穑者民之务也,二者修,则国富而民安也。”

  • 田窦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西汉 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两人均为皇戚,每相争雄。后以“田窦”为官宦相争的典型。晋曹摅《感旧诗》:“廉 蔺门易轨,田 窦相夺移。”唐李白《古风》之五九:“田 窦相倾夺,宾

  • 人心所向

    原为“人心所归”。人心:众人的感情、愿望。归:归从。指人民所一致向往和拥护的。熊远(?-322年),字孝文,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少有志,后应征为丞相主簿,累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左丞、散骑常侍、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