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绘事后素

绘事后素

论语.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素以为绚兮(此句为《逸诗》句)。”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素,指素白的粉底,它是绘饰的基础。绚,指采色成文。子夏(即卜商)问孔子,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意思是说描画文采应在素质之后,即必在素质的基础上进行。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解释,人有了美好的素质,然后再加以修饰,这样便愈见其美;如果没有美的素质,而一味追求采饰,则只能是“东施效颦”,欲妍愈丑,适得其反。同样的道理,人有了正直忠厚的素质,然后才可以学好作为社会行为道德规范的“礼”;如果没有可以造就的材质,而欲妄加雕饰,到头来也只能是“糞土之墙,不可杇也。”孔子认为子夏的思想启发了自己,从而看出这个学生很有见地,故说可以和他谈论《诗》义了。后常以“绘事后素”比喻作文章既要质朴,又应注意要有适当的文采。

全唐文》六八六皇甫湜《答李生第二书》:“以非常之义,通至正之理,是所以不朽也,生何嫉之深邪?夫绘事后素,既谓之文,岂苟简而已哉!”


并列 绘画之事后于素功。指绘画时先以粉地为质,然后加以五彩修饰。比喻人或事物有了良好的质地后,才能进一步修饰。语出《论语·八佾》:“子曰:‘绘事后素。’”朱熹集注:“绘事,绘画之事也。后素,后于素也。《考工记》曰:‘绘画之事后素功。’谓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犹人有美质,然后可加文饰。”清·曾国藩《抄〈朱子小学〉书后》:“仲尼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不其然哉?”△用于说明文饰必须以美质为基础。


【词语绘事后素】  成语:绘事后素汉语词典:绘事后素

猜你喜欢

  • 三径诩

    源见“蒋生径”。泛指高贤隐士。宋黄庭坚《次韵时进叔二十六韵》:“酒至即使倾,客来敢辞窭。时邀五柳陶,共过三径诩。”

  • 赐骸骨

    源见“乞骸骨”。谓赐还骸骨归葬故里。古代官吏请求皇上批准退休的婉词。《史记.项羽本纪》:“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明史.刘之纶传》:“乞削臣今官,赐骸骨。”【词语赐骸骨】   汉

  • 既往不咎

    原为孔子告诫他的学生宰予对鲁国政治表态要谨慎。如果事情已经过去,就不要再去评论其是非曲直。后则泛指过去做了错事,不予追究。鲁哀公要修复火灾毁坏的社坛,向宰我询问社坛周围应植什么树木。宰我回答说,夏朝植

  • 东阳瘦损

    同“东阳销瘦”。宋 周格非《绿头鸭》词:“须知道,东阳瘦损,不为伤春。”

  • 曰若稽古三万言

    “曰若稽古”是《书.尧典》的首句。稽古:考古。汉代经学家解说这四个字,用了三万字,是汉代经学烦琐的著名例子。《汉书.艺文志.六艺略》颜师古注引桓谭《新论》云:“秦近君能说《尧典》,篇目两字之说至十余万

  • 牛心熟

    《世说新语.伏侈》:“王君夫(愷)有牛,名‘八百里駮’(bó),常莹其蹄角。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即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

  • 遏乐

    同“遏密”。宋曾巩《仁宗皇帝挽词》之三:“遏乐四夷均,感格英灵在。”【词语遏乐】   汉语大词典:遏乐

  • 菊花酒

    源见“重九登高”。指杂有菊花酿制的酒。古俗,重阳饮之,祛邪辟恶,令人长寿。南朝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宴会……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词语菊花酒】   汉语大词典:

  • 谢公重起

    源见“东山再起”。谓重新出仕。宋晁端礼《上林春》词:“看花临水,算已号,醉吟居士。奈苍生,尚满望、谢公重起。”

  • 萧斋

    唐张怀瓘《书断》载: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一“萧”字,后“李约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建一小亭以玩,号曰‘萧斋’。”后因以“萧斋”为雅称书斋之典。明唐寅《送行》诗:“萧斋烦扫榻,为我醉眠谋。”【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