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胶柱鼓瑟

胶柱鼓瑟

胶(jiāo交):用胶粘住物件。柱:瑟上用来拧转丝弦的短轴。瑟(sè色):古代弦乐器,象琴。 此典指蔺相如对赵孝成王说:赵括死读兵书,不会灵活运用。如瑟上的柱被用胶水粘住,不能拧转丝弦,不能调动,只能发出死板不变的声音。后以此典比喻只知道死守成法,不能灵活运用。战国时,赵惠文王去世,他儿子赵孝成王继位。赵孝成王七年(前259年),秦国与赵国军队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对抗作战,这时赵国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已患重病,赵王派遣廉颇带兵攻打秦军,秦军多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应战。秦军多次挑战,廉颇也不理睬。赵王听信秦国间谍散布之谣言。秦国间谍说:“秦国害怕的,就只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军。”赵孝成王因此用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凭名声使用赵括,象是用胶水胶粘瑟上的弦柱来弹瑟,音调不能变通一样。赵括只会死读他父亲的书,不能随机应变。”赵孝成王不听,仍旧任命赵括为将。结果赵军在长平之战中遭到惨败,丧师数十万,赵括也被秦军射死。此典又作“胶柱调瑟”。

【出典】:

史记》卷81《廉颇蔺相如列传》2446:“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通“拒”,对抗)长平,时赵奢(赵国名将,秦军进攻阏与〔今山西和顺〕,赵奢大破秦军,因功封马服君)已死,而蔺相如病笃(重),赵使廉颇(赵国名将,赵惠文王时任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长平之战,他坚守三年,后因赵孝成王改用赵括为将,被秦军打败。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奔魏大梁。后老死于楚)将攻秦,秦数(shuò朔,屡次)败赵军,赵军固璧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jiàn箭,间谍散布谣言)。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zhuàn赚,书本),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例句】:

汉·刘安等撰《淮南子·齐俗》:“今握一君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由胶柱而调瑟也。” 汉·扬雄《法言·先知》:“以往圣人之法治将来,譬犹胶柱而调瑟。” 唐·欧阳询等辑《艺文类聚》卷66引晋·鲁褒《钱神论》:“而子尚质,而子守实。无异于遗剑刻舡,胶柱调瑟。” 清·曹雪芹《红楼梦》51回:“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宋儒于理不可解者,皆臆断以为无是事,毋乃胶柱鼓瑟乎!”


连动 用胶将柱沾住,使瑟不能调节音调。比喻拘泥成规,不知变通。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宋儒于理不可解者,皆臆断以为无是事,毋乃~乎。”△贬义。多用于指处事拘泥固执,不灵活变通。→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泥古不化 ↔相机行事 随机应变 反经行权通权达变。也作“胶柱调瑟”。


【词语胶柱鼓瑟】  成语:胶柱鼓瑟汉语词典:胶柱鼓瑟

猜你喜欢

  • 三泉

    《史记.秦始皇本纪》:“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唐.张守节《史记正义》:“颜师古云:‘三重之泉,言至水也。”三

  • 汉武济汾

    同“汉武横汾”。唐李適《侍宴安乐公主庄应制》诗:“贵主称觞万年寿,还轻汉武济汾游。”

  • 扫门巷

    源见“相门洒扫”。借指拜谒求见。宋黄庭坚《过致政屯田刘公隐庐》诗:“儿时拜公床,眼碧眉紫烟……今来扫门巷,竹间翁蜕蝉。”

  • 玉纽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砚谱二》:“昔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海焉,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研’。”后因以“玉纽”指珍贵的砚。清周亮工《还砚歌》:“髯公有砚真奇哉,帝鸿玉纽不须猜。”【词语玉纽】   汉语大词典

  • 贺老湖

    同“贺家湖”。宋沈辽《寄陆九》诗:“贺老湖边春水生,野阳浮动北风轻。”【词语贺老湖】   汉语大词典:贺老湖

  • 木奴橘

    同“木奴”。唐李商隐《陆发荆南始至商洛》诗:“青辞木奴橘,紫见地仙芝。”

  • 乌裘敝

    源见“季子貂敝”。指落魄失意。唐李白《赠从兄襄阳少府皓》诗:“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 念老马

    源见“养老马”。比喻不忘曾出过力、有过贡献的老人。唐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主人念老马,廨署容秋萤。”

  • 磨盾鼻

    《北史.荀济传》:“济初与梁武帝布衣交,知梁武当王,然负气不服,谓人曰:‘会楯上磨墨作檄文。’”本谓行军作战时在盾上磨墨写檄文,后用为文思敏捷的典故。宋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磨盾

  • 七贤

    源见“竹林七贤”。泛指不同流俗的文人。唐卢纶《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诗:“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梢梢寒叶坠,滟滟月波流。”【词语七贤】   汉语大词典: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