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舍生取义

舍生取义

原指生命和义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取义。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不惜牺牲生命。孟子说,鱼,是我想吃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吃的东西;要是不能同时得到,我就宁愿不要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要是两者不能同时并得,我就宁愿牺牲生命而要取义的。

【出典】: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例句】:

唐·房玄龄《晋书·梁孝王肜传》:“肜位为宰相,责深任重,……而临大节,无不可夺之志;当危事,不能舍生取义。”


连动 义,正义。为寻求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语出《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张贤亮《沙的子孙》:“谁说不识字的庄户人里面没有高风亮节、~的壮士?”△褒义。用于赞颂为真理、正义而献身的人。→舍身为人。也作“舍生存义”、“舍生取谊”、“释生取义”。


【词语舍生取义】  成语:舍生取义汉语词典:舍生取义

猜你喜欢

  • 斗楂

    源见“乘槎”。指传说中能泛入天河的木筏。诗文中常用以喻指远游寻仙。楂,同“槎”。柳亚子《次韵和陈巢南岁暮感怀之作》之二:“入山我愿群麋鹿,蹈海君应访斗楂。”

  • 麦秀歌

    《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朝周,过故殷墟,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之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所谓狡童者,纣也

  • 年及知非

    同“年方伯玉”。明文徵明《小诗拙画奉和景山亲家五表》诗:“绝怜公子意萧闲,年及知非鬓未斑。”

  • 青溪中桥

    《南史.后妃下.张贵妃传》:“及隋军剋台城,贵妃与后主俱入井,隋军出之,晋王广命斩之於青溪中桥。”南朝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在隋军攻入台城后,在景阳宫井中被俘获。晋王杨广(隋炀帝)命斩之於青溪中桥。后遂

  • 原氏阡

    《汉书.游侠传.原涉》:“涉字巨先。……初,武帝时,京兆尹曹氏葬茂陵,民为其道为‘京兆仟’。涉慕之,乃买地开道,立表署曰‘南阳仟’,人不肯从,谓之‘原氏仟’。”汉武帝时京兆尹曹氏死后葬在茂陵,通往墓地

  • 祸近池鱼

    同“祸及池鱼”。隋卢思道《劳生论》:“淫刑以逞,祸近池鱼,耳听恶来之谗,足践龙逢之血。”见“殃及池鱼”。隋·卢思道《劳生论》:“淫刑以逞,~。”【词语祸近池鱼】  成语:祸近池鱼汉语大词典:祸近池鱼

  • 磨铅策蹇

    源见“铅刀一割”。磨钝刀,鞭蹇驴。谦词,比喻勉力而为。唐白居易《与陈给事书》:“可与进也,乞诸一言,小子则磨铅策蹇,骋力于进取矣。”并列 铅,指铅刀,铅质钝刀。磨快钝刀,鞭策蹇驴。比喻尽力而为。唐·白

  • 蹈海人

    源见“鲁连蹈海”。指战国时鲁仲连。明刘基《感怀》诗之二四:“献纳竟何补,焚坑祸谁因?昂昂采芝士,矫矫蹈海人。”【词语蹈海人】   汉语大词典:蹈海人

  • 卧理淮海

    同“卧淮阳”。唐刘禹锡《奉酬湖州崔郎中见寄五韵》:“行当衰暮日,卧理淮海边。”

  • 不肯过江东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音yǐ,整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