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菽麦不辨

菽麦不辨

分不清豆与麦,形容愚笨。《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况仆颇别菽麦者哉。”


【词语菽麦不辨】  成语:菽麦不辨

猜你喜欢

  •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何期:犹言岂料。健儿:壮士。这里指英勇的斗士。 有谁料到又在江南悼念烈士,挥泪如雨啊。 形容对死者的沉痛哀悼。语出鲁迅《悼杨铨》:“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 胶序

    源见“胶庠”。又《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郑玄注:“皆学名也。”因以“胶序”为学校的通称。南朝 齐王融《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胶序肇修,经法敷广。”明袁宏道《寿存斋张公

  • 跿跔科头

    跿( ㄊㄨˊ tú 徒)跔( ㄐㄩ jū 拘):腾跳踊跃。科头:不戴帽子。形容兵士的勇敢。《战国策.韩策》:“虎贲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贯颐:弯弓。

  • 友于

    《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后以“友于”谓兄弟友爱。《后汉书.史弼传》:“陛下隆于友于,不忍遏绝。”亦借指兄弟。三国 魏曹植《求通亲亲表》:“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词语友于】   汉语大词典:友

  • 敦牂

    十二支中“午”的别称。《尔雅.释天》:“(太岁)在午曰敦牂( ㄗㄤ zāng 赃)。”【词语敦牂】   汉语大词典:敦牂

  • 象魏

    《周礼.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悬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象魏”本为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阙”或“观”,是悬示教令的地方。后以之借指宫室或朝廷。晋

  • 见其进,未见其止

    见〔吾见其进,未见其止〕。

  • 弦奏跃鱼

    源见“瓠巴鼓瑟”。形容音律妙,富有感染力。唐独孤及《李卿东池夜宴得池字》诗:”舞盘回雪动,弦奏跃鱼随。“

  • 犀灯然

    同“犀照牛渚”。宋王琪《秋日白鹭亭向夕风晦有作》诗:“安得犀灯然,煌煌发水怪。”【词语犀灯然】   汉语大词典:犀灯然

  • 请蹯

    《左传.文公元年》:“冬十月,〔商臣〕以宫甲围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丁未,王缢。”请蹯,请求吃过熊掌再去死。后以指弑逆行为。亦指穷途末路垂死的挣扎。《旧唐书.杨元亨传》:“动摇冢嫡,宁唯掘蛊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