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覆巢无完卵

覆巢无完卵

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言语》:“孔融被收(收捕入监),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依然,依旧)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希望)罪止于身(自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汉末孔融在被捕时,要求只拿他一人办罪,保全他的两个孩子。孩子当时对他说:“鸟窝被打翻了,那能不打碎蛋呢?”“覆巢无完卵”指的是灭门之祸,家人亦不得幸免。后泛指事物的整体被毁灭,其中的个体也不可能得到保全。

董必武《答徐老延安赠别》诗:“阋墙不可再,巢覆当共愕。”


其他 比喻整体被覆灭,则其部分亦难保存。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多用于情状方面。


【典源】《世说新语·言语》:“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注引 《魏氏春秋》曰:“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市,二子方八岁、九岁、融见收,弈棋端坐不起。左右曰:‘而父见执。’二子曰:‘安有巢覆而卵不破者哉!’遂俱见杀。”《后汉书·孔融列传》:“初,女年七岁,男年九岁,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可互参看。

【今译】 后汉孔融字文举,为当时大贤,名望很高。他受曹操猜忌,终于被曹操借讪谤朝廷的罪名将其逮捕下狱。孔融被捕时,两个子女才八、九岁,仍然照样游戏不起身。左右人说:“你父亲被捕了,为什么无动于衷?”融子说:“哪里见有鸟巢倾翻而卵不破的呢?”果然一起被杀害。

【释义】 后以此典指由于为主的人遭祸,全体或全家也一起遭难。

【典形】 巢卵、巢倾、巢倾宁问卵、覆巢、卵破、破巢、破卵、无完卵、覆巢岂有完卵、宁问卵完。

【示例】

〔巢卵〕 宋·周邦彦《楚平王庙》:“杀贤恐遗种,巢卵同时倾。”

〔巢倾〕 金·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之五:“巢倾卵随覆,身在颜亦强。”

〔巢倾宁问卵〕 清·张远《鹊巢为童子所破》:“巢倾宁问卵,身在竞安之。”

〔覆巢〕 清·王摅《教坊老叟行》:“已甘身死覆巢下,只恨名编乐籍中。”

〔卵破〕 清·王士禛《传经堂歌送卓永瞻》:“巢倾卵破悔不早,曲突徙薪谁谓功。”

〔破巢〕 清·钱谦益《临城驿壁见方侍御孩未题诗》:“抱蔓摘瓜余我在,破巢完卵似君稀。”

[破卵] 宋·张孝祥《汤右相》:“斯文衡鑑,收雕虫篆刻之微; 群枉织罗,救破卵倾巢之酷。”

〔无完卵〕 清·戴移孝《惜誓》:“一门争死无完卵,三户偷生作楚歌。”


【词语覆巢无完卵】  成语:覆巢无完卵汉语词典:覆巢无完卵

猜你喜欢

  • 挂胡床

    《三国志.魏书.裴潜传》:“潜出为沛国相,迁兖州刺史……谥曰贞侯。”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潜为兖州时,尝作一胡床,及其去也,留以挂柱。”三国时魏兖州刺史裴潜去任时,留一胡床挂于柱间。后遂用为

  • 羽林郎

    源见“羽林骑”。禁卫军的主管官。掌宿卫侍从。唐张籍《少年行》:“少年从猎出长杨,禁中新拜羽林郎。”【词语羽林郎】   汉语大词典:羽林郎

  • 常山蛇势

    《孙子.九地》:“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常山蛇势”是古代用兵的一种演阵之法,首尾呼应如常山之蛇。《晋书.桓温传》:“初,诸葛亮造八阵

  • 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同“老龟祸枯桑”。《古今小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将画眉给还沈昱,又给了批回,放回原籍,将李吉押发市曹斩首。正是: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词语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成语:老龟煮不烂,移祸于

  • 占凤

    源见“卜凤”。占,义同“卜”。谓择婿。《聊斋志异.胭脂》:“东昌 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才姿惠丽。父宝爱之,欲占凤于清门。”【词语占凤】   汉语大词典:占凤

  • 雁默先烹

    源见“木雁”。喻无才者先被弃。唐白居易《岁暮》诗:“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主谓 比喻无能者先被遗弃。语本《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

  • 栉沐风雨

    同“沐雨栉风”。《旧唐书.韦皋传》:“伏惟太宗栉沐风雨,经营庙朝,将垂二百年。”见“栉风沐雨”。【词语栉沐风雨】  成语:栉沐风雨汉语大词典:栉沐风雨

  • 捐金沉珠

    汉.陆贾《新语.术事》:“珠玉无用而宝之于身,故舜弃黄金于崭岩之山,捐珠玉于五湖之川,以杜淫邪之欲,绝琦玮之情。”舜把黄金抛到山中,把珠玉抛到河湖中去,是为了杜绝贪财爱宝的庸俗贪欲。后以“捐金沉珠”用

  • 泣铜驼

    源见“荆棘铜驼”。表示对时事不安定的忧叹。唐李商隐《曲江》诗:“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 乐昌之镜

    源见“破镜重圆”。指夫妻分离时共持的信物。《剪灯新话.联芳楼记》:“一旦事迹彰闻,恩情间阻,则乐昌之镜,或恐从此而遂分。”见“乐昌分镜”。明·瞿佑《剪灯新话·联芳楼记》:“一旦事迹彰闻,恩情间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