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

韦:熟牛(或其他兽)皮条。编:编成竹简册籍。 三绝:多次磨断。 此典指孔子阅读《易经》次数太多,使联串竹简册籍之皮条多次磨断。后以此典形容读书勤奋,精研细读。 孔子晚年喜好阅读《易经》,并为《彖》、《繫》、《象》、《说卦》、《文言》等篇作序。他读《易经》勤奋,以致把编联竹简册籍之皮条都多次磨断。孔子说:“要是给我几年时间,我对于《易经》从文辞到义理都可以充分掌握。”此典又作“韦实三绝”、“易韦三绝”、“十绝编”、“绝韦编”、“三绝韦编”、“绝韦”、“编三绝”。

【出典】:

史记》卷47《孔子世家》1937页:“孔子晚而喜《易》(又称《易经》或《周易》)。序《彖(tùan团去)》(解释六十四卦卦名、卦义、卦辞)、《繫(jì系)》(是《易经》之通论)、《象》(解释六十四卦卦名)、《说卦》(记述八卦所象事物)、《文言》(解释乾、坤两卦之卦辞及爻辞)。读《易》,韦编三绝。曰:‘假(给)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bīn bīn,文质兼备,兼通文辞与义理)矣。”

【例句】: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圣者犹韦编三绝,以勤经业,凡才近人,安得兼修。”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韦编三绝,固哲人之骊渊也。”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七步立成,五行不辍。家惟万卷,韦实三绝。” 宋·苏轼《夜梦》:“易韦三绝五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 宋·陆游《题庵壁》:“更余一事犹当勉,读易从今十绝编。” 宋·张孝祥《有怀长沙知识》:“唯有吾宗老兄弟,闭门依旧绝韦编。” 宋·陆九渊《与王顺伯书》:“韦编兰绝而后赞《易》,敢道尊兄未尝从事如此工夫。” 元·耶律楚材《过天德和王辅之四首》之四:“韦编三绝耽牺《易》,萧散风神真隐人。” 元·鲜于必仁《折桂令·书》:“送朝昏雪案萤灯,三绝韦编。” 清·顾炎武《哭张尔岐》:“寄去一书悬剑后,贻来什裘绝韦前。” 清·张瑗《谒韩文公祠》:“总角诵公文,不啻编三绝。”


主谓 原指孔子晚年反复研读《易经》,以致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后泛指读书勤奋刻苦治学。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圣者犹~,以勤经业,凡才近人,安得兼修。”△褒义。多用于描写勤奋读书。→读书破万卷 手不释卷 孜孜不倦


【典源】《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 (tuan)》、《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正义:“夫子作《十翼》,谓《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序卦》、《说卦》、《杂卦》也。《易正义》 曰:‘文王既繇 (zhou) 六十四卦分为上下篇,先后之次,其理不易。孔子就上下二经,各序其相次之义。’”

【今译】 孔子晚年喜欢研究 《易经》, 相传曾作《十翼》共十篇、 来阐说《易经》义理。由于翻看《易经》的次数太多,以致把连结竹简的皮条都磨断了三次。他说:“再给我几年的时间,如果能办到,我对于《易经》就文质兼备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读书勤奋,精研细读。

【典形】 编三绝、绝韦、绝韦编、三绝、三绝韦编、十绝编、韦编三绝、易韦三绝、韦编绝、三编绝、韦充读易编。

【示例】

〔编三绝〕 清·张尚瑗《谒韩文公祠》:“总角诵公文,不啻编三绝。”

〔绝韦〕 清·顾炎武《哭张尔岐》:“寄去一书悬剑后,贻来什裘绝韦前。”

〔绝韦编〕宋·张孝祥《有怀长沙知识》:“唯有吾宗老兄弟,闭门依旧绝韦编。”

〔三绝〕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七步立成,五行不辍。家惟万卷,韦实三绝。”

〔三绝韦编〕 元·鲜于必仁《折桂令·书》:“送朝昏雪案萤灯,三绝韦编。”

〔十绝编〕 宋·陆游《题庵壁》:“更余一事犹当勉,读易从今十绝编。”

〔韦编三绝〕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韦编三绝,固哲人之骊渊也。”

〔易韦三绝〕 宋·苏轼《夜梦》:“易韦三绝五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


【词语韦编三绝】  成语:韦编三绝汉语词典:韦编三绝

猜你喜欢

  • 鞭秦桥

    同“鞭石”。清 丘逢甲《虞生寄和予和平里诗次韵答之》:“劫灰残火惊重烧,渡海无术鞭秦桥。”

  • 听法龙

    同“龙听法”。清钱谦益《仙坛唱和诗》之九:“阖庐城下闻经雉,乌目山头听法龙。”

  • 中途而废

    参见:中道而废见“中道而废”。斯仁《李莲英》:“张之洞心里嘀咕,皇帝继位以来,他实在也没有管多少事,也没有干过几件大件,只是有过一次维新,还~。”【词语中途而废】  成语:中途而废

  • 卫鱼之心

    源见“史鱼黜殡”。谓忠直之心。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卫 鱼之心,身亡而意结。”

  • 膏肓二竖

    源见“病入膏肓”。指病魔。明王玉峰《焚香记.回生》:“拯世扶危体道心,膏肓二竖不须寻。”

  •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

    明知不可以同他谈,却去同他谈。 表示同人打交道不看对象。语出《论语.卫灵公》:“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鲁迅《而已集.反“漫谈”》“‘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即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定要有这种人,

  • 青牛出函关

    同“青牛度关”。宋刘克庄《最高楼》词:“白驹恰则来空谷,青牛早已出函关。”

  • 舍策追羊

    源见“臧穀亡羊”。比喻补救过失。宋叶適《陈待制挽诗》之三:“昔年行往偶相同,舍策追羊径未通。只么空归在何处,一竿红日海门东。”并列 策,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亦借指书简。放下书本去寻找亡失的羊。比喻

  • 众人皆醉我独醒

    醉、醒:指对政治形势的认识而言。 众人皆浑浑噩噩,惟有自己头脑清醒。语出《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

  • 劝驾

    《汉书.高帝纪下》:“贤士大夫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使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颜师古注引文颖曰:“有贤者,郡守身自往劝勉,令至京师,驾车遣之。”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