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头山

大头山

一名殿子山。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二十五里。《晋书·庾衮传》:“及石勒攻林虑,父老谋曰:‘此有大头山,九州之绝险也。上有古人遗迹可共保之。’惠帝迁于长安,衮乃相与登于大头山而田于其下。”


古山名。又称殿子山。在河南省林州市西北。海拔289米。《晋书·庾衮传》:“石勒攻林虑,父老谋曰:‘此有大头山,九州之绝险也。上有古人遗迹,可共保之。惠帝迁于长安,衮乃相与登于大头山而田于其下。’”


猜你喜欢

  • 丁留县

    一作丁溜县。西晋太康七年(286)置,属苍梧郡。治所当在今广西苍梧县境。南齐以后废。

  • 柘林城

    又名柘林堡。在今上海市奉贤县南柘林镇西一里。因附近柘山上柘树成林,故名。北宋曾设袁部盐场于此。明嘉靖时,为防倭寇筑城防守。《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华亭县: 柘林镇 “城周四里,为防御要冲,南起漴缺墩

  • 珠山县

    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胶县南境及青岛市部分地析置,属山东省。治王哥庄 (今山东胶南市)。1946年改名胶南县。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5年由诸胶边县分置,治王哥庄(一称王戈庄,今胶南市胶南镇)

  • 榕津渡

    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六十里榕津村。《方舆纪要》 卷107平乐县: 榕津渡,“ 《志》 云: 榕津接富川、贺县界,为往来之要隘”。

  • 析阳郡

    一名淅阳郡。南齐置,属雍州宁蛮府。北魏太和中属析州,治所在西析阳县 (今河南西峡县)。隋开皇初废。北魏置,治西析阳县(今西峡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西峡县一带。属析州。北周改“析”为“淅”(《周书·陈宣

  • 归义场

    五代晋天福八年(943)置,即今广西临桂县西北五通镇。五代晋天福八年(943年)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

  • 洞口浦

    即洞浦。在今安徽和县南长江岸边。《寰宇记》 卷124历阳县: “洞口浦,魏将曹休、张辽伐吴至此,吴军相望。《水经注》 云: 江水左列洞口。”

  • 五龙河

    ①即今山东东部五龙河。源出山东栖霞县西北艾山。南流经莱阳市东,又南经五龙山下,又南入海。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17:莱阳有五龙水。《寰宇记》卷20莱州莱阳县:“五龙山在县南二十里。有水五道于山下合流

  • 要孤山

    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三里。《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 要孤山 “四无连属,屹然独峙。下有三里河,南流入滦水”。

  • 和硕特北右翼旗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刚察县北。《清史稿·地理志》 北右翼旗: “牧地在青海北岸。东至沙拉哈吉尔,南至库库诺尔齐津,西至吹吉乌立图阿拉尔,北至乌兰和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