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延川县

延川县

隋改文安县置,属延州。治所即今陕西延川县。《元和志》卷3延川县:“取吐延川为名。”大业初属延安郡。唐属延州。宋属延安府。元属延安路。明、清属延安府。民国初属陕西延安府。1928年直属陕西省。


在陕西省北部、清涧河下游,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属延安市。面积 1941 平方千米。人口18.7万。辖8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延川镇。秦、汉时为高奴县地。北魏设安民县,西魏析安民县地于今文安驿置文安县及文安郡。隋开皇三年(583年)文安县改名延川县,以境内吐延水(今清涧河)为名,安民县改名吉万县。大业元年(605年)废入上县。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安民县改为宏风县,神龙元年(705年)又改延水县。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延水县降为镇,辖地并入延川县,属延州,元祐四年(1089年)后属延安府。元属延安路。明、清属延安府。1914年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35年6月工农红军进入后,曾设赤光、延水两县,1937年撤销并入延川县。1950年属延安专区。1958年撤销延川县,辖地并入延长县。1961年以原辖区复设延川县。1968年属延安地区。1996年属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区。清涧河及其支流永坪川斜贯县境。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黍、谷子、玉米为主。矿产有石油和煤。有水泥、农机、粮油加工等工业。渭清公路经此。古迹和纪念地有杨家圪台、太相寺和刘家渠。


猜你喜欢

  • 猛喇

    即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西南猛拉。清设掌寨。

  • 新安千户所

    明正德六年 (1511) 置,属临安卫。治所在花文驿 (今云南蒙自县南三十六里城子上)。正德十四年 (1519) 迁治补瓦寨 (今蒙自县东南十四里新安所镇)。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废。明正德六年

  • 羊角沟镇

    即今山东寿光市北一百十里羊角沟镇。旧为海滨荒村。清光绪十八年(1892)小清河通运,遂为巨镇。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设羊口市,1950年撤销。

  • 安边铺

    即今四川宜宾县西南安边镇。明正德《四川志》卷16宜宾县:“安边铺在治西。”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宜宾县:安边铺“在县西七十五里”。

  • 蓨县

    ①亦作脩县。东汉改脩县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景县南。《三国志·魏书· 田畴传》: 东汉建安十二年 (207),曹操 “举茂才,拜为蓨令,不之官,随军次无终”。北魏改作脩县。②隋开皇五年 (585)

  • 兰风山

    一名兰芎山。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南六里。《水经·渐江水注》:“(上虞)县南有兰风山, 山少木多石,驿路带山傍江,路边皆作栏干。山有三岭,枕带长江,苕苕孤危,望之若倾。”

  • 没沟营

    即今辽宁营口市。因游牧民张幕而居,名为窝棚,窝棚相连,如同军营,因名营子。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4:“此地有一潮水沟,潮落则涸,满则沟地全没于水,然潮之涨落,无损于土人之居处。故又以没沟营称之。”

  • 唐渠

    即唐徕渠。在今宁夏北部黄河西岸。明嘉靖《宁夏新志》 卷1: 唐渠 “自汉渠口之西凿引黄河流,绕城西逶迤而北,余波亦入于河,延袤四百里。其支流陡口大小八百八处”。即“唐徕渠”。

  • 金堤 (隄) 集

    即今山东菏泽市南金堤镇。清光绪《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菏泽县南有金堤集。

  • 般阳府路

    即般阳路。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