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斗门镇

斗门镇

①又名陡门桥镇。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北陡门桥。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无锡县图:西北有斗门镇。

②即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斗门镇。《清一统志·西安府三》:斗门镇“在长安县(今西安市)西三十里。旧设主簿,嘉庆七年移”。


(1)在浙江省绍兴县北部。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杨望,人口2320。以昔有陡门,后简作斗门得名。清雍正《浙江通志》:“玉山陡门闸,在(绍兴)府城东北三十二里,唐贞元元年观察使皇甫政建。”1949年为斗门乡,1958年后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改置镇。1992年马海、袍谷乡并入。地处水网平原。产稻、小麦、油菜籽、淡水鱼等。有纺织、建材、建筑、五金、机械、酿酒等业。杭甬高速公路经此。古迹有三江闸、三江古城墙等。(2)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西部、虎跳门水道东岸。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斗门圩,人口5950。1958年为斗门公社,因公社驻斗门圩,故名。1959年析置赤坎、濠涌两公社,1963年并入斗门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设镇。东枕黄杨山,南倚鹤兜山,西北平原接虎跳门水道。主产稻、甘蔗,并产花生、茶叶、荔枝,小濠涌荔枝著名。有汽水、编织、制衣、汽车修配、粮食和茶叶加工等厂。井横公路经此。古迹有金台寺、张世杰墓、马南宝墓、木龙岁冢等。(3)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部。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斗门,人口7200。镇以驻地名。清、民国初均设镇,清曾设县丞署,为古长安县八大镇之一。1949年设斗门乡,1958年设公社,1984年复设镇。产小麦、玉米、稻,盛产苹果、猕猴桃。有磷肥、面粉、砖瓦、机械、轧花、纺织等厂。西户铁路、西宝公路南线经此,韦斗公路终点。有西汉昆明池遗址及石雕牛郎织女像。


猜你喜欢

  • 遇贤镇

    在今广东徐闻县西北。明置巡司于此。后废。

  • 大营驿

    在今湖南祁东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1祁阳县“白水市”条下:“又大营废驿,在县北五十里。岳武穆尝驻兵于此。今为大营铺。”

  • 烧梁关

    在今河北内丘县西。《晋书地道记》: 中丘县有烧梁关。《方舆纪要》 卷15内丘县: 烧梁关 “在县西。旧为控扼之处”。

  • 金斗场

    在今广东珠海市 (香州镇)。《元丰九域志》 卷9: 新会县有 “金斗” 盐场。《方舆纪要》 卷101香山县: 金斗场 “在县南百五十里。地名濠潭,即宋金斗盐场也。今废”。

  • 昆阳县

    ①秦置,属颍川郡。治所即今河南叶县。《后汉书·光武帝纪》: 王莽地皇四年 (23) 三月,“光武别与诸将徇昆阳、定陵、郾皆下之”。六月,歼灭王莽主力军于此。《水经·汝水注》: “盖藉 (昆)水以氏县也

  • 昭武军

    ①唐、五代方镇名。唐乾宁四年 (897)改感义军节度使置,治所在凤州 (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前蜀移治利州 (今四川广元市)。辖区相当今四川广元、旺苍及陕西略阳、宁强等市县地。北宋初废。②五代方镇名

  • 寒泉山

    在今陕西洋县北一百三十里。《舆地纪胜》卷190洋州: 寒泉山,“ 《汉中记》 云,秦唐公昉师事仙人李八百,公昉中渴,八百以杖指崖出涌泉,即此”。

  • 平渡关

    ①在今山西吉县西北。《明一统志》卷20平阳府:平渡关“在吉州西北一百二十里,临黄河”。明置巡司于此。②即今山西大宁县西南平渡关。《清一统志·平阳府一》:平渡关“在吉州城西北九十里。临黄河,为津济要口”

  • 蓝雒县

    1946年7月当地解放后由蓝田、雒南二县析置蓝雒办事处,同年10月改为蓝雒县。治青岗坪 (今陕西蓝田县东青坪)。取蓝田、雒南二县首字为名。1947年2月废。旧县名。1946年7月由蓝田、雒南两县析置蓝

  • 神武中卫

    明建文二年 (1400) 置,治所在今北京市通县南。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所置,治今北京市通州区。清顺治九年(1652年)省入通州左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