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墓
在今安徽枞阳县西北四十八里浮山东麓。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 号曼公。桐城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授检讨。明亡,愤而出家,改名大智,字无可,号弘智。明末著名科学家、思想家。死于江西,移葬于此。墓依山面水,分墓冢、祭坛、拜台三部分。墓圹由花岗石垒砌。冢后竖碑,冢前有“事略碑”及石刻楹联。
在今安徽枞阳县西北四十八里浮山东麓。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 号曼公。桐城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授检讨。明亡,愤而出家,改名大智,字无可,号弘智。明末著名科学家、思想家。死于江西,移葬于此。墓依山面水,分墓冢、祭坛、拜台三部分。墓圹由花岗石垒砌。冢后竖碑,冢前有“事略碑”及石刻楹联。
①南齐改甘东县置,属新宁郡。治所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北。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废。②西魏大统四年(538)分宁夷县置,属宁夷郡。治所在今陕西礼泉县北。因近甘泉山得名。北周明帝元年(557)废。③唐武德
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北二里。《清一统志·蒲州府一》:五姓湖“分属临晋县、虞乡县界,即古张阳池东西二陂也。……《县志》亦名五姓滩,滩旁有五姓村,因名”。古湖泊名。又称五姓滩。即今山西省永济市东北伍姓湖。因其
亦作绿洋湖。在今江苏江都县西北艾陵湖东北,半入高邮界。《舆地纪胜》 卷43高邮军: 绿杨湖 “在军东南,离城三十里”。
北魏时高昌国置,在今新疆鄯善县西南。《梁书·高昌国传》: 其国置四十六镇,有临川镇。
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隋开皇年间改为杜陂。《隋书·高祖纪》: 开皇五年九月,“改鲍陂曰杜陂,霸水为滋水”。《清一统志 ·西安府一》: 皇子陂 “ 《县志》: 又有鲍陂,在 (咸宁) 县南凤栖原东南”。
在今广西靖西县东南岳圩镇 (频峒隘)。《清一统志·镇安府》: 频峒隘 “在归顺州东南六十里。……接越南高平府界,有兵防守”。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东南。清时设兵驻防。
①在今甘肃兰州市南三十里。《宋史·李宪传》:元丰中讨西夏,“进至屈吴山,营打啰城,趋天都,烧南牟府库,次葫芦河而还”。②在今宁夏海原县南。《宋史·夏国传》:元丰四年(1081),李宪等征夏,“营于天都
亦名武庙。在今福建东山县城岣嵝山东麓。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正德、嘉靖、万历及清康熙、同治、光绪年间均曾重修。庙依山而筑,规模壮观,远望似苍龙舞海。庙门宫殿式,用六根石柱斗栱构成,数百年来历
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南西旸桥村。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江阴图:东南有西旸。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江阴县东南有“西旸镇”,“西旸跨西旸河,水陆交通皆极便利”。
即今四川达川市东北罗江镇。清乾隆《达州志》 卷1:罗江口场 “在州北方,去城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