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颓河
即今内蒙古清水河县境之清水河,合浑河注入黄河。《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南,树颓水注之。”
即今内蒙古清水河县境之清水河,合浑河注入黄河。《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南,树颓水注之。”
①唐乾元三年(760)改湖城县置,属虢州。治所在故上阳宫(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阳平河入黄河处东岸)。后移治上阳宫东南一里。大历四年(769)又改为湖城县。②唐大和四年(830)改东平县置,属郓州。治所在今
南齐置,属宋康郡。治所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境。隋废。
在今福建漳州市西北隅登高山巅。《清一统志· 漳州府》: 临漳台 “在龙溪县登高山巅。据溪山最胜处。又半漳台,在登高山半。宋郭祥正诗: ‘危簷飞赤压层丘,见尽临漳一半州’。宋朱子守漳时,于此地讲学,郡守
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周山附近。此地有三个土冢相连,俗称 “三山”。相传为周敬王、悼王、定王的陵墓。《水经·洛水注》 载: 洛水 “又东北径三王陵东北……今陵东有石碑录赧王以上世王名号,考之碑记,周墓明矣
在今河南卫辉市西北四十里。《水经·清水注》:“仓水出西北方山西仓谷,谷有苍玉珉石,故名焉。”《清一统志·卫辉府一》:苍峪山,“《县志》:一作苍山。中有棋盘山、龙化岩、塔儿冈、白龙潭”。
战国楚邑。即今安徽寿县。战国末楚考烈王自陈迁都于此。《史记·楚世家》:孝烈王二十二年(前241),“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古邑名。战国楚邑。在今安徽省寿县西南。《史记·楚世家》: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
明置,在今四川雅安市。《方舆纪要》 卷72雅州: 雅安驿 “在州治东。马驿也”。
亦作盆允城。在今广东新会市北。隋、唐时冈州治于此。《旧唐书·地理志》 新会县: “冈州旧治盆源城。” 即此。在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北。隋、唐时冈州治此。
一名长渠。 自今湖北南漳县东引蛮河北源,东至今宜城市南会木里沟入汉江。相传为战国时秦将白起攻楚时所修。《水经·沔水注》:“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即是水也。旧堨去城百许里,水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今
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北。为拒马河支流。《水经·巨马水注》:涞水“径楼亭北,左属白涧溪。水有二源,合注一川,川石皓然,望同积雪,故以物色受名。其水又东北流,谓之石槽水,伏流地下,溢则通津委注,谓之白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