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桐柏县

桐柏县

隋开皇初改淮安县置,属显州。治所即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元和志》 卷21: “取桐柏山为名也。” 大业初属淮安郡。唐属唐州。北宋开宝六年 (973) 移治今桐柏县。元至元三年 (1266) 废。明成化十二年 (1476) 复置,属南阳府。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在河南省南部,南接湖北省。属南阳市。面积 1941 平方千米。人口43.1万。辖9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春秋、战国属楚。秦属南阳郡。西汉元康元年(前65年)置复阳侯国,治今桐柏县东;元延年间改为复阳县,属南阳郡。西晋废。南朝梁置义乡县,治今桐柏县城东北固县村。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义乡县为桐柏县,因境内桐柏山得名。《元和郡县志》:唐州桐柏县“取桐柏山为名”。北宋开宝六年(973年)移治今桐柏县城。南宋废县为镇。蒙古初复置桐柏县,属南阳府;至元三年(1266年)废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又置桐柏县,属南阳府。清因之。1913年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南阳专区,1969年属南阳地区,1994年属南阳市。地处桐柏山和大别山区,淮河源出太白顶,经豫、鄂边界东流;东部有月河、陈留庙河、五里河、毛集河南流汇入淮河;西部有鸿仪河及其支流石步河、鸿雁河、三家河西流汇入唐河。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大豆、花生、油菜籽为主。矿产有石油、天然碱、金、银、铜、铁、锌、萤石等,世界首次发现的B汞金矿、碳铬矿,被国际矿物学会命名为“围山矿”和“桐柏矿”。工业有采矿、机械制造、造纸、酿酒、建材、印刷、服装等。明泌铁路经过东北部,312国道横穿东西,明月公路经过东南部。名胜古迹有水帘洞、桃花洞、淮渎庙、闵岗遗址、陡坡嘴遗址、破山古银洞坑道、围山城冶银遗址、张畈冶铁遗址、淮源井、清泉寺等。县境西南部有太白顶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 白起渠

    一名长渠。 自今湖北南漳县东引蛮河北源,东至今宜城市南会木里沟入汉江。相传为战国时秦将白起攻楚时所修。《水经·沔水注》:“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即是水也。旧堨去城百许里,水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今

  • 彭阳堡

    金改彭阳城置,属镇戎州。即今宁夏彭阳县。明置清平监于此。

  • 金陵镇

    北宋置,属江宁县。即今江苏江宁县南陶吴镇。宋 《景定建康志》 卷16: “金陵镇在江宁县南六十里。本陶吴铺,景德二年改为镇。” 元设税务于此。(1)古镇名。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置,即今江苏省南京

  • 傅家庄堡

    即傅家庄台。今辽宁台安县西南富家镇。《清一统志·锦州府二》: 高平堡 “在广宁县东南九十里。又平洋桥、傅家庄堡,俱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 轩石支线

    自同蒲铁路轩岗站(今山西原平县西北轩岗镇)至石滩煤矿。长2.7公里。日伪于1940年修筑。1946年被拆除。

  • 土卢河

    当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或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资治通鉴》:南齐永明十年(492),魏以怀朔镇将阴平王(拓拔)颐等分三道伐柔然,“中道出黑山,东道趣土卢河,西道趣侯延河。军过大碛,大破柔然而还”。

  • 元代西藏地名。在今西藏工布江达县境。《汉藏史集》(藏文版)载:元朝设宣政院,在乌思(即前藏)置驿站七个,工为乌思七大驿站之一。

  • 隆州城

    又名隆舟城。在今山西祁县东南三十里。五代周初,刘崇据河东十二州,隆州为其中之一。《续资治通鉴长编》: 太平兴国四年 (979),“命郢州刺史尹勋攻隆州。隆非古州,北汉人依险筑城以拒王师”。即此。

  • 营山

    ①在今湖南道县西四十里,接广西灌阳县界。《清一统志 · 永州府一》: 营山 “层峦叠嶂,绵亘数十里,实为州之西屏。其中峰最高,营水出此”。②在今四川营山县西。《寰宇记》 卷139蓬州朗池县: 营山 “

  • 杨树峰镇

    即今湖北仙桃市南四十六里杨峰乡。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沔阳州(治所在今市西南沔城镇)东南有杨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