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河
①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酉水上源之白水河。《清一统志·施南府》:白水河“在恩施县南。源出将军山,流径宣恩县界。西南流入来凤县界又南流谓之漫水。其上流亦名车溪。亦谓之酉溪”。
②即今四川南坪县及甘肃文县境内之白水江,为白龙江支流。上源为二:白水源出弓嘎岭斗鸡台,黑水源出热莫克喀东北坡,两河会于黑河桥始称白水江,东南流注入白龙江。白水羌居此。《旧唐书·地理志》 松州嘉诚县:“至后魏,白水羌象舒治自称邓至王,据此地。”
①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酉水上源之白水河。《清一统志·施南府》:白水河“在恩施县南。源出将军山,流径宣恩县界。西南流入来凤县界又南流谓之漫水。其上流亦名车溪。亦谓之酉溪”。
②即今四川南坪县及甘肃文县境内之白水江,为白龙江支流。上源为二:白水源出弓嘎岭斗鸡台,黑水源出热莫克喀东北坡,两河会于黑河桥始称白水江,东南流注入白龙江。白水羌居此。《旧唐书·地理志》 松州嘉诚县:“至后魏,白水羌象舒治自称邓至王,据此地。”
即今江苏沛县北二十四里大屯镇。民国《沛县志》附图:县北有大屯。(1)在辽宁省海城市东北部。面积90.3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大屯,人口 2640。清顺治年间,一姚姓千户居此,得名姚千户屯
在今广西博白县东南五十里。《舆地纪胜》卷121郁林州: 绿秀岭 “在博白县。林泉松竹,青葱秀绝,因名”。《方舆纪要》 卷108博白县: 绿秀岭“嵯峨盘亘,林木青葱,广三百余里”。
在今台湾省宜兰县南。《清史稿·地理志》 台北府:“苏澳门”等“并在宜兰县南,俱入于海”。
在今山东费县西南百里。《方舆纪要》卷33费县:“亦曰大崮。一名货郎阜。祊水发源于此。”
当今陕西佳县北之佳芦水。《山海经·南山经》: “诸次之山,诸次之水出焉,而东注于河。”《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南,诸次之水入焉。水出上郡诸次山……又东入于河。” 《注疏》 会贞按: “《元和志》
①唐方镇名。咸通十一年 (870) 置,治所在徐州 (今江苏徐州市)。天复二年 (902)废。②五代方镇名。后梁置。治所在华州 (今陕西华县)。后唐改为镇国军。唐方镇名。咸通十一年(870年)置,治彭
魏晋时建。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魏晋洛阳故城内。《艺文类聚》 卷63引陆机 《洛阳地记》:“宫中有临高 (商)、修龄、总章、听讼凡九观,皆高十六七丈。以云母著窗里,日曜之,炜炜有光辉。”魏晋时置,在今河南
东魏天平二年 (535) 置,属魏尹。治赵城 (今河北大名县西北)。北周移治孔思集寺 (今大名县东北大街乡),属昌乐郡。隋为武阳郡治。唐为魏州治。五代晋改名广晋县。古县名。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析馆
北魏置,属武始郡。在今甘肃临洮县境,隋开皇初废。
在今安徽铜陵、无为、繁昌等县间长江岸。因江中鹊洲为名。《左传》: 昭公五年 (前537),楚以诸侯及东夷伐吴,“闻吴师出,薳启强帅师从之,遽不设备,吴人败诸鹊岸”。杜注: “庐江舒县有鹊尾渚”,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