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殖边督办公署
1929年11月设置,属云南殖边督办公署。驻腾冲县 (今云南腾冲县)。辖十二县、十行政区 (设治局),辖境相当今云南西部丽江、永平、凤庆、永德等县以西地。1938年撤销。
1929年11月设置,属云南殖边督办公署。驻腾冲县 (今云南腾冲县)。辖十二县、十行政区 (设治局),辖境相当今云南西部丽江、永平、凤庆、永德等县以西地。1938年撤销。
辽开泰元年 (1012) 改幽都县置,与析津县同为南京析津府治所 (今北京城西南隅)。金为中都大兴府治。元为大都路治,移治大都城内 (今北京城内)。明、清皆为京师顺天府治。1913年移治芦沟桥,次年还
在今江西广丰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永丰县:平洋山“在县东南六十里。旧有坑曰平洋坑,出银矿。其地去仙霞十五里而近浙、闽,诸盗常窥伺焉”。明时设兵戍守。古山名。在今江西省广丰县东。旧有平洋坑,地
在今陕西大荔县西南。清同治二年(1863)当地回民在此举行起义。
亦名苦井。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七角并镇西灰井子沟。《清一统志·吐鲁番》: “托来岭西百里之苦井,即惠井子腰台地。” 清李德贻 《北草地旅行记》: 西盐池 “五十里惠井子,长途镇日不遇一人,乃至惠井子,亦
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是一座砖砌的高台建筑。高14米。台上陈列着浑仪、简仪、圭表等仪器,台下有以紫微殿、晷影堂等附属建筑。明清两代天文观测都以此为中心,故亦称
明置,属汶川县。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苏村寨。明隆庆中移于江东 (今绵虒镇)。
北宋置,属繁昌县。在今安徽繁昌县南关外。以上峨桥河为名。《清一统志·太平府一》:上峨桥河“在繁昌县南,城濠也”。又名峨山市。《江南通志·关津·繁昌县》:峨山市在“县南关外,金峨山下”。古镇名。在今安徽
在今湖南长沙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80长沙府 “大富山” 条下: 智度山 “山高数百丈,环二百余里。众山罗列,其最高者曰黑石峰。《志》云: 唐将军刘 (智) 度居此,因名”。古山名。在今湖南省长沙
即今福建平和县东花山溪。《方舆纪要》 卷99平和县: 高山溪在 “县东北。亦出大峰山,曰高山水,历大小坪,合群溪之水为溪口溪,流入南靖县,会为大溪。土人呼为高坑石神溪,或以为即石塍溪也”。《清一统志
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南张纲镇。东汉时广陵太守张纲于此开张纲沟,镇因沟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