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 (膚) 施县
①战国秦昭王三年 (前304) 置,为上郡治。治所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南七十五里鱼河堡附近。东汉建安二十二年 (217) 废。
②隋大业三年 (607) 置,为延安郡治。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延河东岸。唐为延州治。北宋庆历七年 (1047) 移治今延安市,为延安府治。元为延安路治。明、清仍为延安府治。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1920年为榆林道治。1928年直属陕西省。1936年改名延安县。
①战国秦昭王三年 (前304) 置,为上郡治。治所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南七十五里鱼河堡附近。东汉建安二十二年 (217) 废。
②隋大业三年 (607) 置,为延安郡治。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延河东岸。唐为延州治。北宋庆历七年 (1047) 移治今延安市,为延安府治。元为延安路治。明、清仍为延安府治。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1920年为榆林道治。1928年直属陕西省。1936年改名延安县。
即今湖南凤凰县西北六十里得贺。《方舆纪要》卷81麻阳县“鸦剌关”条下:“宣德六年,镇筸砦苗叛,总兵萧绶讨之,夺其池河营。”即此。清置游击把总领兵驻防。
在今河北香河县西北。《清一统志·顺天府二》:苍头河“在香河县西北二十里。《旧志》:相传即萧后运粮河,水泛则上通牛栏山水、窝头庄水,下通三路堤口。一由李家圈坑堤口入北吴村,一由明星堂堤口入甘十八堤口,
①《尚书·禹贡》:“东原底平。”郑玄注:“东原,地名,今东平郡即东原。”其地西汉为东平国,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境及东平一带。②在今陕西武功县东。《资治通鉴》:唐至德二载(757),“关内节度使王思礼军武功
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为绣江(北流江)上游。《清史稿·地理志》 北流县:“圭江出县东南。有二源:一石梯水, 出大云岭;一双威水, 出双威山,至三口铺合流曰圭江,西北流,思贺江自陆川东北流注之。右受蠄蜍河
即赛音诺颜部中左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塔里亚特。
在今江苏淮安市西。《方舆纪要》 卷22淮安府: 管家湖 “在府城西望云门外。宋嘉定间,郡守应纯之言,本州向西一带,湖荡相连,可以设险,合别开新河一道,与运河接,取土填垒捍岸,则旧运河与湖通连,水面深阔
北宋置,属醴泉县。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十里甘河北岸。古镇名。北宋置,在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甘河北岸。属醴泉县。
战国楚邑,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北。《史记·楚世家》: 顷襄王十八年 (前281),楚人说王曰: “楚之故地汉中、析、郦,可得而复有也。”(郦zhí) 古邑名。战国楚邑。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北。《史记·楚世家
清初改靖虏卫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即今甘肃靖远县。雍正二年 (1724) 废。
即今福建漳州市西北仙都。清乾隆《龙溪县志》卷2《街市》有仙都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