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交通部购料委员会

交通部购料委员会

交通部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交通部为采购所辖各机关需用物品及邮电航各种材料起见,设立购料委员会。依照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五月三十一日公布的《交通部购料委员会章程》规定,设委员七至十一人,由部长遴选派充,分组办理审核及采购一切事宜。上述委员除二人或三人为专任委员外,其余就部员或所辖各机关高级职员之熟悉材料情形者选派兼任;委员长一人,综理一切会务,由部长就委员中指定;本会文书、记录及缮写事宜,均由交通部职雇员中指派兼办。交通部所辖各机关需用物品材料除价值在一千元以下者应由各主管司审核办理外,其余均需先将品名、数量、价值、用途等开具详细清单,呈由部长发交本会审核购办,但遇紧急情形呈经部长核准采购者得自行采购,事后仍应将品名、价值、数量呈请部长发交本会审核。本会审或采购各种物品材料应召集会议议决办理,其采购方法以公开招标为原则,所有一切手续悉依据部颁《附属机关购料章程》办理。本会各议决案由委员长呈送部长核行,对于各机关采购材料如发现情弊应呈请部长加以查究。

猜你喜欢

  • 东西城长

    官名,此为东城长和西城长的合称。西汉时西域于阗国置此二官,分别为东城长官和西城长官,各掌本城政令。见《汉书·西域传·于阗国》,参看“东城长”。

  • 国信副使

    官名。宋朝遣使于辽常置副使,因带国书,故称国信副使。

  • 左尚丞

    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左尚方丞置,为左尚署次官,五员。初为正九品上,玄宗开元(713—741)初升为从八品下。北宋存其名而罕除授。

  • 都官

    ①即“中都官”, 泛指设京师、直属朝廷的官署。《睡虎地秦墓竹简·厩苑律》: “内史课县,大仓课都官及受服者。”②即“都官从事”。③十六国大夏及南北朝尚书省诸曹之一,设尚书为长官。南朝领都官、水部、库部

  • 籍田署令丞

    官名。汉代有籍田令及丞,属大司农,北齐始加署字,称籍田署令与籍田署丞,属司农寺。职掌见“籍田令丞”。

  • 郡迎新主簿

    东晋南朝时郡主簿的名目之一。太守到任时新辟除的主簿,谓之迎新主簿,晋末已有此名,《隋书·百官志上》谓梁郡县均有“迎新”之员,是南朝梁亦有迎新主簿。北齐仿南朝之制,于郡县各置光迎主簿,至隋初改称光初主簿

  • 敕牒

    官府文书名。宋朝,凡进士及第与任知县以上官者,被差充科举考试官、出使外邦、接待外邦来使,以及僧道被旨住持寺庙,给降庙额等公事,皆用敕牒指挥,由尚书省颁降。

  • 京畿道

    官署名。清朝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初制,京畿道给印信,但不设专员惟以照刷部院卷宗事归之。乾隆十四年(1749)设掌印监察御史及监察御史,均满、汉各一人; 属官有笔帖式、经承等。负责稽核直隶、盛京刑名,稽

  • 遂法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遂士置,北周沿置 。秋官府刑部中大夫属官,正三命。下设遂法中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遂士”。

  • 西冶令

    官名。南朝梁、陈置,与东冶令皆隶少府。掌鼓铸锻冶,领工徒。有丞。梁一班。隋省并“掌冶令”。官名。见“诸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