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庶吉士

庶吉士

官名。亦称庶常。明清翰林院庶常馆学员。明初分设于六科,学习办事。永乐二年(1404)始置翰林院庶常馆,选进士之优于文学书法者充之。宣德五年(1430)命学士充任教习。清初沿设,每科殿试后选文品兼优之进士充之,雍正元年(1723)后,改以朝考选之。又,试博学鸿词入式,或奉特旨改馆职者,亦得充之,均员额无定,称“馆选”。在馆学习三年后奏请“御试”,分发任用,称“散馆”。或授编修、检讨、或授部院司员,知县、亦有留馆者。领取俸给与“廪饩”银。光绪(1875—1928)末停科举,改由留学毕业及国内大学毕业者充之,食七品俸,或径授编修、检讨,与旧制不同。参见“朝考”。


官名。明清皆置。《明史·职官二·庶吉士》:“庶吉士,自洪武初有六科庶吉士。十八年以进士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侍者,俱称庶吉士,永乐二年始定为翰林院庶吉士,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三年试之,其留者,二甲授编修,三甲授检讨;不得留者,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清沿明制,参看《清史稿·职官二·翰林院》、《清文献通考·职官七》。

猜你喜欢

  • 进勇副尉

    宋朝无品武阶官名。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改效用兵甲头置。位在守阙进义副尉下、同进勇副尉上。

  • 鼓吹署令

    官名。即鼓吹令。官名。唐设此官,为鼓吹署长官,掌鼓吹之节。《新唐书·百官三·鼓吹署》:“令掌鼓吹之节。合朔有变,则帅工人设五鼓于太社,执麾旒于四门之塾,置龙床,有变则举麾击鼓,变复而止。”参看“鼓吹署

  • 筹备立法院事务局

    内务部直辖机构。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十月三十一日袁世凯任命顾鳌为“筹备立法院事务局”局长,次年三月十八日又命其兼任“国民会议事务局”局长;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四月七日将两局并归内务部。实际

  • 大司空士

    官名。新莽置之,属大司空。王莽改革官制,以九卿分属三公,每一卿置大夫三人,一大夫置元士三人,故大司空亦置。官名,为大司空的属官。《汉书·王莽传》:“大司空士夜过奉常亭,亭长苛之,告以官名……亭长斩之,

  • 巡按使公署政务厅

    巡按使公署的内部机构,北洋政府置,见“巡按使公署”。

  • 约禄

    求取爵禄。《商君书·修权》: “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

  • 廪市署令

    官名。隋司农寺有廪市署,置令及丞,掌仓库储藏和市场交易。所属有京市肆长四十人。唐代废廪市署,置诸市署令,属太府寺。

  • 直班领侍卫内大臣

    官名。清朝侍卫处之长官,即掌平日紫禁城宿卫之领侍卫内大臣。定员一人,每日轮换。如领侍卫内大臣出差或兼他职,则以内大臣、散秩大臣奏请简派。皇帝巡幸或驻跸圆明园则以内大臣直紫禁城。下有散秩大臣三人(直乾清

  • 前锋参领

    官名。清朝前锋营之将领。顺治元年(1644) 定前锋营编制时称 “噶布什贤章京” 。十七年,定汉名为前锋参领。位于前锋统领之下,共八人,左、右翼各四人。正三品。掌分辖营众,以备警跸宿卫。康熙 (166

  • 税务处提调

    官名。清末始置,北洋政府沿设,为税务处的佐官,见“税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