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部族都监
官名。见“某部族详稳司”。
官名。见“某部族详稳司”。
依据一定标准考核官吏政绩的制度,秦汉分常课、大课。常课每年一次,大课三年一次。由两个系统进行,一是中央课郡、郡课县,为中央对地方的考课; 一是公卿守相或各部门长官课其属吏,为上级对下级的考课。均评其殿
官名。明清光禄寺所属机构珍馐署之长官。掌署事。明朝设一人,从六品。清朝设二人,满、汉各一人。初制,满员四品,顺治十六年(1659)改六品,康熙六年(1667)升五品,九年与汉员并定为从六品。
文职土官名。清制,贵州省置三人,广西省置一人,均不理本地方民族事务。
战国行政区划。诸侯列国于边地设置郡一级行政机构。初时郡比县小,其后郡大于县。《鹖冠子·王铁》: “十县为郡,有大夫守焉。”《史记·韩世家》:“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为三十六
参见“外兵郎”。
官名。唐置,属门下省。见“正谏大夫”。
官名。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置,为太史局伎术官阶官。
官署名。北齐置,设令、丞。隶长秋寺。又别领桑园部丞。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翼王府,员额二人,官阶为职同总制。参见“典柴”。
公府诸曹之一。三国魏置五兵尚书,中兵曹掌畿内之兵。东晋以后公府亦置此曹。东晋初,晋元帝镇东丞相府置中兵曹,设中兵参军,南齐公府沿置。北魏北齐三师、二大、三公府亦置中兵参军;西魏字文泰为丞相,相府中亦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