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监督

监督

官名。清朝设,为某一具体办事机构之主管官。初,为户部、工部所辖之职官,如户部所属之京通十三仓、大通桥、各榷关、工部各榷关均设。后,清末新设各学堂及大清银行亦置,为主管官。光绪二十七年(1901)后在全国各类中、高等新式学堂及大学堂普遍设置,负责主持教育事务,董理学规,稽察办事人员,裁定出入经费等事。辖教务提调、庶务提调、斋务提调各一员。辛亥革命后改称校长。光绪三十四年,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后亦置监督一职。又,户部崇文门榷关及大清银行所设监督,分为正监督、副监督;京师大学堂所设监督称总监督。参见“京通十三仓场监督”、“大通桥监督”、“户部榷关监督”、“崇文门监督”、“浒墅关监督”、“工部榷关监督”、“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大清银行正监督”、“大清银行副监督”等。


官名。清朝末年,有些部门的负责人称监督。如十三仓监督、崇文门左右翼监督、大清银行正副监督、大学堂总监督、造币厂正副监督等。参看《清史稿·职官六》。

猜你喜欢

  • 乌府

    官署名,即御史府。《汉书·宋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因此,后称御史府为乌府或乌台。

  • 案上

    清朝宫中奏事处、敬事房对值班官员之通称。

  • 次等司

    西夏第二等官衙。包括殿前司、御史、中兴府、三司、和尚功德司、出家功德司、大都督府、皇城司、宣徽院、内宿司、护法功德司、閤门司、御庖厨司、匦匣司、西凉州等。用十五两铜镶银印。

  • 玉府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保管王室金玉珍宝兵器的收藏,供应礼服玉饰。《周礼·天官》:“玉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八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有八人”,“掌王之金玉玩兵器

  • 仁义都尉

    官名。三国吴置。《晋书·孝友传》:“(夏方) 吴时拜仁义都尉,累迁五官中郎将。”官名,三国吴置,掌兵武之事,夏方曾任此职,后升为五官中郎将。见《晋书·孝友传》。

  • 东西作坊使

    见“作坊使”。

  • 大都甲匠总管府

    官署名。元朝置。初设年代不详。世祖至元二十六年 (1289) 四月,改为军器人匠都总管府。

  • 形方氏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邦国地域疆界划分。《周礼·夏官》: “形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掌制邦国之地域,而正其封疆。无有华离之地,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

  • 纠察漕运监察御史

    官名。金置,《金史·河渠志》载:“泰和元年(公元1201年)尚书省以景州漕运司所管六河仓岁税不下六万余石,其科州县近者不下二百里,官吏取贿延阻,人不胜苦,虽近官监之亦然。遂命监察御史二人往来纠察之。”

  • 九水诸夷安抚使

    官名。辽朝北面边防官,又称九水诸部安抚使。圣宗时,萧孝穆曾任此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