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虞部

虞部

官署名。①西魏文帝大统十二年(546)置为尚书省十二部之一,设郎中等官,职掌有关山泽、园囿、草木、鸟兽之政令,掌其出产、供应之节制,禁人随意采猎。西魏末至北周仿《周礼》建六官府,遂为地官府诸司之一,设下大夫为长官,佐官有小虞部上士,属官有山虞中士、下士,泽虞中士、下士,林衡中士、下士,川衡中士、下士,掌禽中士、下士,掌囿中士、下士,掌圃下士,掌炭中士、下士,掌薪中士、下士,掌刍中士、下士等。②隋、唐、五代为工部四司之一,其职掌略同①,兼掌京都街巷种植、供应百官蕃客菜蔬、薪炭及殿中省、太仆寺所管马匹刍料、田猎等政。隋初设侍郎、员外郎为长贰,炀帝大业三年(607)改设郎、承务郎。唐朝设郎中、员外郎为长贰,又有主事等员。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司虞,咸亨元年(670)复旧,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再改,肃宗至德二载(757) 再复。北宋前期无职掌,设判部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充任,其郎中、员外郎皆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掌山泽、苑囿、矿冶之政,辩其矿藏出产而为之厉禁,监管诸金、银、铜、铁、铅、锡、盐、茶、矾之生产及开支。初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员,哲宗绍圣元年(1094)与屯田司互置郎官兼领。南宋省郎官,由工部郎官兼领。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复置,为工部四部属之一,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主事四员,二十九年改名虞衡清吏司。


官署名。隋工部尚书所属有虞部,其官为虞部侍郎。唐代虞部为工部四司的第三司,掌京都衢閧、苑囿、山泽草木及百官蕃客时蔬薪炭供顿、畋猎等事。其官为郎中、员外郎。见《隋书·百官下·尚书省》、《新唐书·百官一·工部》。

猜你喜欢

  • 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

    官署名。洪武十五年罢亲军都尉府和仪銮司,置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其所属有南北镇抚司十四所,有将军、力士、校尉。初为皇宫禁卫军,掌直驾侍卫。成祖夺皇位后,欲以威慑群臣,特命纪纲为锦衣卫指挥使,掌领亲军,兼

  • 稷仓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司仓下大夫属官,掌稷类作物的收藏与保管,下设稷仓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蕃育署提督太监

    宦官职名。明置,见“林衡署提督太监”。

  • 公府中兵曹

    公府诸曹之一。三国魏置五兵尚书,中兵曹掌畿内之兵。东晋以后公府亦置此曹。东晋初,晋元帝镇东丞相府置中兵曹,设中兵参军,南齐公府沿置。北魏北齐三师、二大、三公府亦置中兵参军;西魏字文泰为丞相,相府中亦置

  • 社会教育司

    官署名。北洋政府始置,属教育部。依照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官制,其所掌为:一、厘正通俗礼仪;二、博物馆、图书馆;三、动植物园等学术事项;四、美术馆、美术展览会;五、文艺、音乐、演剧等;六、调查、搜

  • 黄藏署丞

    官名。即黄藏丞。

  • 东征都统所

    官署名。辽朝置,为北面官,为征讨高丽、女直、渤海大延琳都曾设过东征都统所,统领东征兵马。亦称“东面行军都统所”、“东路行军都统所”。

  • 备西夜君

    官名。西域莎车园置,员一人,见《汉书·西域传》。官名,西汉时西域莎车国置,掌夜间防务等。《汉书·西域传·莎车国》:“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骑君,备西夜君各一人,都尉二人,译长四人。”

  • 高力督

    官名。十六国后赵置。属东宫,统率高力侍卫东宫。见《晋书·石季龙载记下》。

  • 农监

    官署名。秦朝及西汉置于郡国。秦属治粟内史。汉景帝后元年(前143)更属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属大司农。有长、丞主其事。官署名,也是官名,秦和西汉皆置。秦和西汉初年属治粟内史,景帝元年属大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