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郎中令

郎中令

官名。① 秦始置,为郎中长官,掌宫廷戍卫,侍从皇帝左右,参与谋议,职甚亲重。二世时赵高曾任此职,左右朝政。西汉沿置,秩中二千石,列位九卿,凡郎官皆属之。文帝初由代邸入未央宫即位,当夜拜张武为郎中令,巡行宫禁,以备不虞。武帝太初元年 (前104) 改名“光禄勋”。② 汉朝诸侯王国属官。侍从左右,戍卫王宫,其职甚重,领诸大夫、郎官等。初秩二千石,武帝时减为千石,后更为六白石。魏、晋、南朝为王国三卿之一,地位颇重,公、侯等国亦或置,其品秩随国主地位高低不等。北朝诸王、公、侯、伯、子、男国皆置,品秩颇低,非南朝可比。


官名,秦和汉初置,掌宫殿掖门户,有丞。属官有大夫、郎、谒者、期门、羽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东汉仍称光禄勋,俸中二千石,掌宿卫宫殿门户,掌谒署郎持戟值班,宿卫门户,考其德行而升降。郊祭之事,掌三献。东汉王国置郎中令,俸千石,掌王大夫、郎中宿卫,官如光禄勋。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汉书·吴王濞传》:“济北王城坏未完,其郎中令劫守王,不得发兵。”其后,魏晋南朝为王国三卿之一,品秩随国主地位高低而高低。北朝王公侯伯子男等诸国皆置,品秩低于南朝。

猜你喜欢

  • 武勇将军

    见“十武将军”。

  • 比音郎

    官名。金朝置,属教坊。二十五阶之第十六阶,秩从七品上。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教坊官,自从四品起,以下分为二十五阶。从七品上,称比音郎。见《金史·百官一》,参看“教坊”条。

  • 第一不领人酋长

    官名。北齐置。原称第一不领民酋长,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视四品。

  • 奋威校尉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孙权置。《三国志·全琮传》:“(孙)权以(琮)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因开募召得精兵万余人,出屯牛渚。”官名,东汉末年孙权置,位低于将军,掌帅军征伐。《

  • 缙云

    黄帝时官名。黄帝以云名官,夏官为缙云氏。古代以官名为氏,因而又为族氏。《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之子。”注:“缙云,黄帝时官名。

  • 长兴苑

    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置北京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长兴苑属涿鹿监。苑设圉长一人,从九品,下分各群,设群长,掌牧养马匹、以备军需。永乐十八年并入太仆寺。

  • 市吏

    官名,汉置,掌管市场贸易。《后汉书·酷吏列传·樊晔》:“初,光武微时,尝以事拘于新野,晔为市吏,馈饵一笥,帝德之不忘,仍赐晔御食,及乘舆服物。”

  • 宝和等店提督太监

    宦官职名。明制宫中所属有宝和、和远、顺宁、福德、福吉、宝延六店,经管各处客商贩来杂货。设提督太监一人,其厅廨设在宝和店。一年所征收的银子约数万两,除正项进御前外,其余均为提督内臣公用。

  • 南北衙

    指唐代禁卫军。唐代禁卫军分南衙北衙,南衙掌卫兵,北衙掌禁军。《新唐书·兵志》:“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唐代分禁卫军为南北衙,南衙即十六卫,属于府兵系统;北衙

  • 著作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外史下大夫属官,员二人,掌缀国录,下设著作中士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官名。北周置著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掌缀国录。见《通典·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