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上坛经

上坛经

羌族原始宗教三大经典之一。系有关神事的经典,内容分《序经》和《正经》两部分。一、《序经》。是巫师做上坛法事,正式请神敬神或还愿之先演唱的经典,主要有《出学》(意“解秽”)、《笛雪儿匹》(意“还愿”)、《木姐珠》(意“天女,述羌人祖先)、《国》(说好坏二种神)、《默勒格》(请好神白神来,要坏神黑神去)、《不灰》(意“制旗”,即巫师裁纸、制旗、插旗)、《色国作》(向神通白)、《尕》(包括羌戈大战、白痴等三段)、《勒》(述家中出怪事原因)等九部。二、《正经》。巫师做正规法事时所唱,主要有《遮》、《兑也》、《尔》、《苦涅巴》、《巴》、《厄》、《瑞耶》、《色土》、《拙》、《波》、《俄》、《索》。

猜你喜欢

  • 搓扒

    傈僳语音译,亦称“搓巴”,意为“跟随的人”或“卑下的人”。解放前云南怒江傈僳族地区家长奴隶制下的奴隶。主要来源有三:一是蓄奴主收养的被称为“养子”或“养女”者。被主人视为家庭中的成员,称主人为阿爹、阿

  • 打新衣

    亦称“打衣角”。门巴族祈求避灾的民间习俗。流行于西藏门巴族部分地区。穿上新衣的当天,要背一竹筒清水将衣服的一角打湿。意在免除今后家里发生火灾。

  • 南凉康王

    见“秃发利鹿孤”(1084页)。

  • 窝笃盌斡鲁朵

    见“延庆宫”(819页)。

  • 通志

    书名。纪传体通史。南宋郑樵(1104—1162)撰。200卷。绍兴二十九年(1159)始撰,两年后完成。记事上起三皇五帝,下迄于隋(其中《略》的部分至唐)。体例仿《史记》而有所创新。分五部分:《帝纪》

  • 贤觉帝师

    见“波罗显胜”(1517页)。

  • 汗八里

    即“大都”。

  • 素和贵

    唐代吐谷浑叛臣。其先世原为白部鲜卑人,后融入吐谷浑。龙朔三年(663),在吐蕃禄东赞率军大举进攻吐谷浑时,叛投吐蕃,尽言吐谷浑虚实,致使吐蕃破其国,迫吐谷浑王诺曷钵遁走凉州,吐谷浑亡。永隆元年(680

  • 喜利妈妈

    解放前锡伯族供奉之神。锡伯语,意谓“延续后代的娘娘神”。其形制是:用一条两丈多长丝绳,挂上小弓箭、布条小箭袋、小摇篮、背式骨(猪、羊膝拐骨)等物。平时将丝绳装入袋内,挂于上房西屋西北角。至除夕时始取出

  • 阴山

    ①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起河北省桦山,西至狼山、乌拉山,中为大青山、灰腾梁山。东西走向,属古老断块山。海拔1500—2000米,南北延伸50—100公里,东西连绵1000公里。北坡坡度较缓,水土条件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