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仓洛门巴语

仓洛门巴语

也叫墨脱门巴语。门巴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林芝县的东久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在国外,主要分布在不丹王国的东部。国内使用人口约5000,国外不详。仓洛门巴语有一定的方言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方面。以墨脱县背崩门巴语为代表,语音特点是:有25个单辅音和3个复辅音。塞音、塞擦音、擦音不分清浊,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面前3套。有7个单元音,5个复元音,复元音以前响、真性为主要特点。有9个单辅音韵尾和3个复辅音韵尾,复辅音韵尾由鼻音和颤音后面带喉塞音构成。有高低两个声调,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但不大。有轻声,主要出现在虚词或词尾上,多音节词的末尾音节也常常读轻声。有连续变调现象,还有辅音脱落、同化、异化、替代和音节合并等音变现象。语法特点是虚词和词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有形态,动词部分语法范畴用后缀表示。词类分名词、量词、数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10类。在各词后加后缀表示复数。数词采用20进位制,如表示30,则用1个20加10,60用3个20,90用4个20加10。量词很不丰富,数词与量词结合的次序是量词在前,数词在后。数词可不和量词结合单独修饰名词或动词。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第三人称代词有常称与憎称的区别。人称代词还有普通格和所有格的区别。动词包括判断、存在、行为3类。行为动词有体和式两种语法范畴。体分未行体、进行体、将来进行体、已行体、完成进行体5类。结构助词不丰富。基本语序是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词汇主要单音节词及由单节词根合成的复词构成。借词主要来源于藏语和汉语,藏语借词约占词汇的30%以上。有一定数量加词头、词尾构成的双音节或多音词。词汇合成的方式有并列、主谓、偏正、宾动等。

猜你喜欢

  • 四郎汪结

    清代四川麻书土司。藏族。同治四年(1865),会同四川道员史政康进剿多年侵占各土司地界、围攻里塘、窥伺藏界的瞻对土司工布朗结,率兵先导,引清军、藏兵,节节进剿,分路环攻,克瞻对新、旧两寨,使各土司得以

  • 舒通阿

    ?—1836清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赫舍里氏。嘉庆元年(1796),任前锋,随将军恒瑞镇压川楚陕白莲教起义。后升佐领。十八年(1813),随西安副都统富僧德赴河南,于道口、滑县镇压天理教起义;继于司寨

  • 喀尔喀车臣汗部车臣汗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克鲁伦河。东至乌兰温都山接本部右翼左旗界,西至塔奇勒噶图山接本部左翼中前旗界,南至阿尔图山接本部中末右旗界,北至哈喇莽赉山接本部右翼前旗界。有佐领2。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

  • 希蒙

    珞巴族部落名。藏族称之为“丁珞”,门巴族称“莫邦珞”或“洞工”,西方文献称“阿波尔”。据传最早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北麓某地,后向南迁到尼贡,再折向东北,进入吉刀,定居在仰桑曲和雅鲁藏布江之间的地域,并逐步

  • 高其位

    ?—1727清朝大臣。汉军镶黄旗人。初隶镶白旗,由笔帖式管佐领。康熙十二年(1673),随顺承郡王勒尔锦征吴三桂,署参领,驻防襄阳、谷城、南漳。二十八年(1689),袭其祖尚义二等轻车都尉。二十九、三

  • 赛兰

    见“白水城”(599页)。

  • 储卑

    汉代匈奴部落名。参见“屈兰”(1545页)。

  • 安轮大舟

    契丹人使用的一种水陆两用交通工具。据宋人方勺《泊宅编》记:契丹“与中原为敌国。兵马略集,便有百万,多作大舟,安四轮陆行,以载辎重,遇塘水、黄河,则脱轮以度人马。”(卷10),不仅作战,亦日常用。出使契

  • 元叉

    ?—525北魏宗室。字伯僬,小字夜叉。鲜卑元氏(拓跋氏)。京兆王※元继子。宣武帝元恪时,任员外郎。娶灵太后妹为妻,及太后临朝,授通直散骑侍郎。妻被封为新平郡君,迁冯翊郡君,任女侍中。威势日盛,历迁散骑

  • 耶律重元

    ?—1063辽皇子。名又作宗元。小字孛吉只。契丹族。为辽圣宗※耶律隆绪次子,辽兴宗※耶律宗真大弟,辽道宗※耶律弘基叔。史载其材勇绝人,眉目秀明,寡言笑,人望而畏。圣宗时,太平三年(1023)十二月,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