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侯大苟

侯大苟

?—1465

明正统至成化年间广西瑶族起义军杰出领袖。广西桂平县罗渌洞田头村人。瑶族。家贫,原以烧炭、帮工及打猎为生。为人正直,有强烈反抗精神,在当地瑶族中颇孚众望。因不堪忍受官僚土豪肆意欺压搜刮,于正统七年(1442),与蓝受贰等在大藤峡地区发动瑶民武装起义,以石门为据点,经常袭击地方官府,严惩贪官劣绅,后因蓝受贰等被诱杀,起义受挫。十年(1445),在大藤峡掀起规模更大的起义,率义军攻陷重兵镇守的梧州城,声威大振。附近各县壮、汉农民纷纷响应,拥众万余人,有步兵、骑兵、水兵三军,控制黔江水陆两路,深入至两广交界的高、廉、雷广大地区,所至之处,下令毁衙署,杀贪官,开仓济贫,深受群众拥护。天顺三年(1459),联合各地义军围攻浔州、梧州、柳州、庆远等州府。七年(1463)十一月,率七百精兵再次袭击梧州城,杀训导任璩,擒按察司副使周,缴获大量武器,震撼明王朝。明英宗朱祁镇下诏:“能捕侯大苟者予千金,爵一级”,终未得逞。成化元年(1465),明宪宗朱见深特命浙江参政左佥都御史韩雍、都督征夷大将军赵辅等率北京、南京、江西、湖广官军16万前往征讨。率起义军退守大藤峡。由于四面受敌,后被迫退至九层楼山,指挥义军依险筑垒,用巨石、滚木、标枪、毒弩作武器,与官军坚持战斗数月之久,终因众寡悬殊,被捕壮烈牺牲。

猜你喜欢

  • 亦都护

    突厥语译音。亦译易都护、邑都护,亦都兀惕。古突厥、回鹘首领称号。始见于鄂尔浑碑铭。7世纪定居别失八里(今新疆北部吉木萨尔北破城子)一带的铁勒拔悉蜜部统治者及12—13世纪高昌回鹘首领亦称之,并将所居之

  • 绥远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重要战役之一。1945年,国民党政府妄图建立“热察绥防共隔绝地带”,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力争绥察热全境》的指示。八路军晋绥司令员贺龙提出集中主力打击北线绥远之敌的战略。绥远战役于10月18日

  • 押剌伊而

    即“札剌儿”(433页)。

  • 西域琐谈

    见“西域闻见录”(711页)。

  • 札木哈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色珠伦卫。永乐四年(1406)八月,与兀兰等四卫同时设立。约在呼兰(今黑龙江省呼兰县城)附近。

  • 马九霄

    元代书画家,诗人。原名唐古德,字立夫。以“马”为姓,以号行。回回人。先世本西域人,祖父随蒙古军东迁,占籍怀孟(今河南沁阳县),后定居龙兴(今江西南昌市)。元曲家、书法家马九皋胞弟。历任江西行省令史、淮

  • 蒲鲁虎

    即“完颜宗磐”(1158页)。

  • 巴隆札萨克旗

    见“和硕特西右翼后旗”(1453页)。

  • 帖木真

    见“成吉思汗”(744页)。

  • 莫语

    我国部分布依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布在贵州省荔波县方村、阳凤、地莪、播尧、茂兰等乡。操这种语言的约1万余人。其人多姓莫,故称莫家。莫家人一般都会说布依语,并唱布依族民歌。不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