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哄摆子

哄摆子

旧时布依族民间巫术。亦称“丢摆子”。流行于贵州南盘江、北盘江流域。是时,由于人民生活贫困,缺乏医药卫生条件,疟疾病(俗称“打摆子”)极为流行,尤以幼童被感染者为多。布依族民间相传疟疾为“摆子鬼作崇”,如能哄过摆子鬼,就不会发病。其法:在发病前10多分钟,父母将患病儿童带到三岔路口,用3块石头搭成3脚架,上置铁锅,锅下烧火,用锅炒黄豆,边炒边反复说:“摆子哥,吃黄豆;摆子哥,等着吃炒豆!”突然大喊一声,伸手拉着患童便跑,直把患童拖得满身大汗为止。认为如此即可将“摆子鬼”甩在野外,病可痊愈。有的壮族民间亦流行此俗。

猜你喜欢

  • 卜言台周

    见“布延彻辰汗”(471页)。

  • 天祐皇帝

    见“耶律弘基”(1308页)。

  • 鲁呼争立

    见“李胡争立”(1045页)。

  • 物林

    亦作乌林。满语音译。意为“财物”或“财货”。加满语“达”(“首领”之意),即为“物林达”,乃清代内务府所属的包衣官,广储司以及江宁、苏州、杭州三处织造等机构内皆设,汉语称“司库”,不分正从皆为文职六品

  • 达赖喇嘛四世

    见“云丹嘉措”(249页)。

  • 达赖乌巴什

    参见“巴延阿布该阿玉什”(420页)。

  • 移刺买奴

    1196—1235元朝将领。契丹族。移剌氏。居霸州(今河北霸县),随父移剌捏儿降蒙古,从征战。袭父职为高州(治今内蒙古赤峰东北)等处达鲁花赤,兼征行万户。元太宗二年(1230),奉命攻高丽,取龙、云、

  • 朝野佥载

    笔记。亦名《佥载》。唐张撰。字文成,深州陆译(今河北深县)人。原30卷(一作20卷)今本6卷。记隋唐两代朝野遗闻,对武则天时期的朝政颇多讥评,有的为《新唐书》、《资治通鉴》引用。其中亦

  • 库库和屯

    即“库库河屯”(1112页)。

  • 源洧

    唐朝官员。临漳(今河北临漳西南)人。鲜卑源氏。其先世为河西秃发氏,太武帝时归北魏,赐姓源氏。唐宰相※源乾曜族曾孙,郑州剌史※源光裕子。天宝(742—756)中,为给事中,历郑州、襄州刺史、本道采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