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萨克语

哈萨克语

我国哈萨克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使用人口约111万(1990年)。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及原苏联的其它地区约有790万人(1989年)使用这种语言。现代哈萨克语的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有9个元音音位;元音有前元音、后元音、圆唇元音、展唇元音、高元音和低元音之分;没有复元音;元音和谐在书面语里主要表现为部位和谐,而在口语里不但有严整的部位和谐,还有相当程度的唇状和谐;有些双音节词在加领属附加成分时词末尾音节元音ə和i有脱落现象;有24个辅音音位;词根或词干尾音对后续附加成分起首辅音有一定的要求;固有词词首一般不出现复辅音;词首d3和同语族部分语言词首的j相对应;词重音通常落在词的最后一个音节上。在语法方面,名词有数、格、领属性人称和谓语性人称等范畴;与同语族一些语言不同的是,领属第二人称复数形式由带复数附加成分的词加领属第二人称单数附加成分构成;和有些语言相比多了一个助格;动词有态、时、式、人称、数的范畴以及形动词、副动词和动名词等形式;动词加—p形式副动词附加成分,再加人称附加成分构成动词的传闻过去时;有一定数量的后置词;量词不十分发达;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词位于中心词之前;在词汇方面,根词多数是单音节和双音节词;构词的主要方法是派生法和合成法;畜牧业词汇十分丰富;借词主要来自阿拉伯语、波斯语、蒙古语、俄语和汉语。哈萨克语方言划分目前尚无定论。有些学者将中国境内的哈萨克语分为东北方言和西南方言。关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方言也面临相同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可以分为北部—西部方言和南部方言。总的情况是哈萨克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别并不很大。现行的哈萨克文是一种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由右向左横写。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现行的哈萨克文是一种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猜你喜欢

  • 民族解放社

    解放前新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先进分子所建立的革命组织。又称“解放组织”。由于国民党的残暴统治,新疆少数民族中受过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和思想影响的先进分子,以及一部份曾经在前苏联受过马列主义思想

  • 须弥福寿庙碑记

    碑铭。清高宗弘历撰文,用汉、满、蒙、藏四体文字刻写。乾隆四十五年(1780)立。碑存承德市须弥福寿庙。乾隆四十三年(1778),班禅六世罗桑贝丹意希奏请进京祝乾隆70寿辰。清朝为藉班禅之宗教影响,笼络

  • 南八城

    见“阿特沙尔”(1228页)。

  • 兀欲

    见“耶律阮”(1301页)。

  • 晋熙蛮

    南北朝晋熙郡诸民族的总称。以郡名为族称。分布在今安徽潜山一带。北魏太和(477—499)初,首领梅式生率部举兵,斩北魏晋熙太守阎湛之、晋安王子勋等,附刘宋。受封为高山侯,食所统牛岗、下柴2村30户。其

  • 五国城

    古地名。一作五国头城。辽代女真五国部头部越里吉(一说为盆奴里)首领驻地,五国部节度使亦驻节于此。金为胡里改路治所,元为胡里改军民万户府治所。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境;但一说在伯力(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或

  • 漂草杆

    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神判方法之一。在一口大铜锅中将水烧沸,由巫师将两根草杆并在一起放进水中,若草杆仍并拢一处没有分离,表明原告有理、被告无理,反之表明被告理直、原告理曲。解放前僜人常以此法断定事理不

  • 乌末日沉

    赫哲语音译,意为桦皮船。因以桦树皮制作得名。旧时今内蒙古、黑龙江省境内的鄂温克、鄂伦春和赫哲族皆以其作交通和渔猎工具,然各族制作不尽相同,称呼互异,大小和消失时间也不一。赫哲族在本世纪初所用之桦皮船较

  • 哈赤

    元代蒙古官名。放牧大印子马群者及执事官员。时元廷有14道牧地,其“马之群,或千百,或三五十,左股烙以官印,号大印子马。……牧人曰哈赤。有千户、百户、父子相承任事。”(《元史·兵志三》)隶属太仆寺。朝廷

  • 癿遇

    宋朝官员。本党项熟藏族首领。宋淳化五年(994)六月,以党项拓跋部首领李继迁率兵扼橐驼路,胁制银、夏内属部族,率所部败继迁,附宋,授会州刺史。至道元年(995)九月,数攻李继迁,夺牛马3000余头。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