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尉迟部

尉迟部

吐谷浑部落名。原住大非川(今青海布哈河,东入青海湖),属西部鲜卑族。3世纪中叶,西秦乞伏国仁的高祖乞伏利那出处尉迟渴灌于大非川,收众3万余落。其后,部分西迁于阗,故《魏书·于阗传》载:“自高昌以西,诸国人等深目高鼻,唯此一国,貌不甚胡,颇类华夏”。《唐书·于阗传》亦称,“于阗王姓尉迟”,并分布于吐火罗等国。其另一部分东迁,依附拓跋鲜卑。北魏天兴六年(403),部帅领万余家内属北魏,入居云中(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以部名为姓氏,后改姓尉氏。柔然汗国兴起后,部分人投柔然,担任俟斤等要职。北魏末,尉氏又复旧姓尉迟。于阗和朔方的尉迟氏在历代出现不少显宦和名门望族。于阗一支唐代有画家尉迟乙僧、哥舒翰之母尉迟氏;朔方一支北魏末有大行台尉迟菩萨、朔州豪杰尉迟真檀,北周有吴国公尉迟纲、蜀国公尉迟迥等,隋朝有礼部尚书杨义臣(本姓尉迟),唐朝有鄂国公尉迟敬德、尉迟宝林、左饶卫郎将尉迟瓌等,宋初有节度使尉(迟)敏等。

猜你喜欢

  • 完颜陈和尚

    1192—1232金大将。名彝,字良佐。丰州(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人。女真族。完颜氏。同知阶州军事完颜乞哥之子。贞祐(1213—1217),中,被蒙古军俘掳,留用。一年后,借省亲还丰州,与兄安平都尉斜

  • 肖福禄

    1754—1839清朝将领。字寿山。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人。回族。20岁从军。乾隆四十六年(1781),从阿桂镇压苏四十三起义。继又随福康安征西藏。在东南沿海及江浙两省督师近40年。历任都司、游击、参

  • 拜寺口寺院遗址

    西夏塔寺遗址。见“拜寺口塔”(1664页)。

  • 巴国

    古诸侯国名。又作“巴子国”。※巴人所建。领有今四川东南部,都城在今重庆市北。巴人之师曾随周武王伐纣,以功封子爵。春秋鲁庄公十八年(前676)、巴伐楚,克之。鲁文公十六年(前611)及鲁哀公十八年(前4

  • 解如部

    南北朝时期北方部落名。族属不明,居女水(在漠北土拉河西、鄂尔浑河上游)流域,与叱突邻部唇齿相依,周围有高车、柔然、鲜卑部落活动,与北魏未发生臣属关系。以游牧为业。北魏登国三年(388),因道武帝拓跋珪

  • 扬割

    见“盈歌”(1714页)。

  • 载瓦语

    我国云南省自称载瓦的景颇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陇川、瑞丽、盈江、梁河等县,少数散居在怒江、保山、临沧、思茅等地。使用人口7万左右。在国

  • 神圣孝章皇帝

    见“耶律宗真”(1315页)。

  • 齐默特多尔济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绰罗斯氏。墨尔根岱青四世孙茂海长子。雍正九年(1731),因受大策凌敦多布蛊惑,随父逃奔准噶尔,驻牧于特穆尔图淖尔一带。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达瓦齐,偕弟※密什克多尔济

  • 一克喇把

    即“丘富”(5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