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德昂族

德昂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昂、达昂、尼昂、纳昂、冷、梁、汝买、纳安、诺买等,他称崩龙,旧称崩龙族。1985年9月正式改为德昂族。分布在云南潞西、镇康、梁河、盈江、陇川、龙陵、瑞丽、耿马、永德、保山、澜沧等地,其中以潞西三合山和镇康军弄等地为多,有15462人(1990年)。在缅甸、泰国亦有分布。其族源有中南半岛古老居民、濮人族属、滇人族属、哀牢族属、茫蛮族属、金齿族属、蒲蛮族属等诸说。先于傣族居住在云南德宏地区。据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永昌府和清光绪《永昌府志》言,其类似傣族,惟语言不通。男子椎髻跣足,性勇健,妇女绾髻于脑后,藤蔑圈缠腰,漆齿文身,多居山巅。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善种茶,有“古老茶农”之称。操德昂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内分布雷、若买、纳昂三种方言,无本民族文字,部分人兼通汉语、傣语或景颇语。住“干栏”式建筑,行“土葬”,有嚼砂、芦子等生活习俗。信奉小乘佛教,崇拜自然,相信鬼神,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宗教节日和※祭鬼树、※祭家堂、※祭蛇神等传统的宗教祭祀活动。解放前长期受傣族土司、部分景颇族山官的统治与剥削,社会经济形态落后,生力水平低下,尚保持原始公社制残余。解放后,通过社会改革,建立了民族乡,享受了民族平等和当家作主的权利,改革了原始耕作制度,发展了农业生产,修建了学校、卫生所和商业网点,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和歌舞亦获得继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 噶勒察

    见“噶尔察”(2499页)。

  • 奥里

    原为※奚族部族名,后作姓氏。一作奥理。为※五部奚之一。据《辽史》,奚于太祖五年(911)为契丹征服,入辽后,是部仍沿此称。至统和十二年(994),与※梅只部、※堕瑰部合并,名依旧。为圣宗时34部之一。

  • 德尔

    卫拉特蒙古人传统用枕。流行于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形呈长方,内实棉絮或驼毛之类。外覆以布或缎。有首、足之分。首枕稍高,足枕稍卑。使用者多为王公贵族。

  • 达斡尔语

    我国达斡尔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等地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县。使用人数约有10万。内部有一定差别,分4个方言:布特哈方言、齐齐哈尔方言、海拉

  • 冶熙但璧呢玛

    1849—1875清代内蒙古最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四世(一作五世)。亦译业希丹毕呢吗、也摄丹丕尼玛、叶熙丹璧尼玛等。加佛教传说的13位先世,亦称第十七世。生于青海西宁之扎拉通地方。藏族。父名童郎波,母名

  • 六大回城

    即“六城”(381页)。

  • 梁弥邕

    宕昌羌国王。南梁天监元年(502),王梁弥颌卒,嗣位。梁武帝以其行宕昌王为安西将军、河凉二州刺史,正封宕昌王。时吐谷浑势强,常遭其侵掠。死,梁弥博嗣。

  • 别儿迪别

    ?—1359钦察汗国第十二代汗。又译孛儿帖别乞、毕儿谛伯克。蒙古孛儿只斤氏。※拔都汗后裔,※札你别汗子。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一说十五年),随父攻阿捷尔拜疆,次年,其父还师萨莱后,受命留镇该地。闻

  • 越里笃国

    辽代女真五国部之一。又作越离覩、斡离都、玩突,《满洲源流考》改作伊覩图,谓乃满语(女真语)“明显”之意。分布在今黑龙江省桦川县境,今梧桐河会松花江处对岸之万里霍通,中外学者皆认为是该部中心所在。辽圣宗

  • 腊醅

    纥石烈部首领。女真族。居活刺浑水(今呼兰河)诃邻乡。兄弟7人,素有名声,为众所服。乘温都部乌春等起兵反叛劾里钵(世祖)之机,约集乌古论部骚腊勃堇(部落长)、“富者”(部落贵族)挞懒、海罗勃堇等掳掠野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