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牲
即“板升”(1293页)。
即“板升”(1293页)。
?—1859清朝大臣。蒙古正蓝旗人。巴鲁特氏。原名松葰,字静涛。道光六年(1826)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署日讲起居注官。十一年(1831),升右春坊右赞善。十二年,迁国子监司业。七月,充山东乡试副
清代喀尔喀蒙古各部贵族的一次会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准噶尔部噶尔丹率兵攻掠喀尔喀蒙古,喀尔喀3部数十万众投清。清政府为加强北方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于康熙三十年(1691),召集喀尔喀各部
?—1327元朝将领。唐兀人。昂吉儿子。河西甘州(今甘肃张掖)人。本姓野蒲氏。至元二十一年(1284),随父入见世祖,任速古儿赤(掌御服事者)。二十四年(1287),随帝征叛王乃颜,有功,奉旨代父职。
北方游牧民族以毡为篷的车辆。从匈奴、丁令、柔然、突厥、回鹘、契丹至蒙古、哈萨克等从事畜牧业的民族,多以此为交通工具。我国岩画中保存有许多毡车的形象,阴山岩画绘有双辕、双轮毡篷车。最早匈奴人以羊毛制毡用
部族名。明代东海女真虎尔哈部之一支。世居图们江北,珲春河左右,与朝鲜庆源相对。清太祖时,部长郎柱(舒穆禄氏)举部内附,隶正黄旗满洲。郎柱长子杨古利受封一等子世爵,号“超勇公”,位仅次八贝勒。弟楞格礼,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初为察合台封地。元太祖二十年(1225),成吉思汗划分诸子封地,察合台领有西辽旧地,14世纪初合并窝阔台封地后,遂兼有天山南北路及阿母河以东地方。最盛时疆
元初迦叶弥儿高僧。一作兰麻。西域筑乾国(今克什米尔地区)人。姓伽乃氏。早年学佛有成,随兄斡脱赤往蒙古,受元太宗窝阔台礼遇。元定宗贵由师事之,时称罽宾(即克什米尔古称)大师。宪宗八年(1258),奏举道
?—约500南北朝时大阳蛮首领。字道进。大阳(今湖北京山北)人。为久居※大阳蛮的汉族。先世被北朝称之为岛夷。※桓诞之子,桓玄之孙。其父幼年时因祖父被杀而流入大阳蛮中,及长,被拥为蛮首,附北魏,屡任要职
西域古国名。王治衍敦谷(今帕米尔阿赖谷地)。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380,口1100,兵500。属西域都护。居民“皆故塞种”,从事游牧,依葱岭,随水草移徙。衣服类乌孙。三国时并于疏勒
参见“占布拉”(5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