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撂档子

撂档子

赫哲族旧时的丧葬祭仪。俗称“送魂”。亦作“了档子”。“档子”,赫哲语音译,指人死埋葬后,其晚辈仍将死者生前用的被褥放在原处,晚铺开,早叠起,炕上供着斟满酒的杯子、烟袋、食物等,供其享用。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举行时间视死者家庭经济状况定在1周年或2周年、3周年时,穷人家多在百日后办理。完毕,撤去“档子”,晚辈脱去孝服,故称“撂档子”。仪式隆重,多用苇席或白布搭棚,用木做一“木古法”(人偶)代表死者置于棚内;也有不搭棚的,仅在死者住的地方置一“木古法”。届时,给“木古法”上供品,点香烧纸,请送魂萨满在其旁跳神3日,死者子女在头天要跪在一旁,听萨满与死者通话。第三天晚上,将“木古法”放在雪撬上,送魂萨满边敲神鼓边唱送魂歌;手擎木制神鹰,以供死者骑着从阴间“返回”。送魂(指第二灵魂,称哈尼)时,萨满站在高处或搭的高架上,向西方射3箭,指示死者灵魂去阴间的方向。3箭射完,萨满声称死者灵魂已护送到阴间。最后是死者家属在墓地处理“档子”物和脱孝服。“档子”物早年全部烧毁,后改为将其在火堆旁绕一圈表示已烧掉了,然后送给他人。孝子脱孝服不能自已动手,请别人代脱。如死者有妻子,脱孝服后即可改嫁。还流传,如死者妻子有过对其不忠,死者灵魂不见血不走,于是其亲戚、家人要把她的嘴或鼻打出血,用刨花蘸一点血夹在“木古法”腋窝,认为这样死者灵魂才肯离去。解放后,此俗已不存在。

猜你喜欢

  • 哈尔

    撒拉语音译,意为“户长”、“长老”、“头人”。旧时撒拉族基层社会组织孔木散(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远亲组织)内部事务的管理者。流行于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等地。每个孔木散都有各自的哈尔,多由富有者

  • 军事招讨使

    见“招讨使”(1375页)。

  • 芭里昌祖

    西夏大臣。项羌族。仁宗时(1140—1193)夏国名臣,爵武功大夫。天盛十五年(1163)正月,与宣德郎杨彦敬出使金朝贺正旦。后官殿前太尉。十九年(1167),受命与枢密都承旨赵衍赴金朝为国丈任得敬疾

  • 怀节皇后

    见“萧撒葛只”(2003页)。

  • 丹增曲结

    清代西藏贵族。九世达赖喇嘛隆朵嘉措之父。原系西康邓柯地方春科土司。嘉庆十年(1805),其子被确认为达赖喇嘛后,清朝按例封其为公爵,赏头等品带,后随达赖喇嘛入藏,噶厦政府照例赐庄园、百姓,成为西藏大贵

  • 济南王

    元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至元二十四年(1287),成吉思汗弟合赤温曾孙也只里始受封。据《元史》,保和、胜纳哈儿亦享有济南王封号。

  • 北魏始祖

    见“拓跋力微”(1359页)。

  • 郁立师国

    西域古国名。王治内咄谷(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东与车师后城长,西与卑陆,北与匈奴为邻。西汉武帝(前141 —前87年在位)时有户190,口1400余,胜兵300余。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都尉、译长各1

  • 鲁至道

    见“伯笃鲁丁”(1092页)。

  • 斡齐尔博罗特

    1490?—?明代东蒙古左翼克什克腾部领主。亦作瓦齐尔博罗特、乌达博罗特,汉文史籍作阿赤赖台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子,※满都海哈屯生。与※阿勒楚博罗特为孪生兄弟。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击败右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