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朝鲜语

朝鲜语

我国朝鲜族使用的语言。因和阿尔泰语系诸语言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不少学者主张将其归入阿尔泰语系。国内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吉林其它地区及黑龙江、辽宁等地也有分布,使用人口近200万(1990年)。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美国,使用人口6000余万。朝鲜语的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有10个元音、2个半元音;有11个双元音,其中绝大多数为半元音与元音构成的假性复合元音;元音不单独构成音节;有元音和谐现象,主要是指动词、形容词词干和后续附加成分之间,声态副词前后音节元音之间的和谐;有19个辅音及含有5个变体的零音位;辅音无清浊对立,塞音和塞擦音有松、紧、送气三套;舌尖擦音有松、紧两套;没有复辅音;音高和音长在部分词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在语法方面,词可根据语法特点分为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数词、副词、冠形词和叹词8类;名词、代词有数、格的范畴;主格有专门附加成分;动词和形容词有尊称、时、式、阶称和法等范畴,动词还有态的范畴;尊称不但用于第2人称,也用于第3人称;阶称是朝鲜语中比较特殊的范畴,表明了对话者之间的礼节关系,可分为尊敬阶、对等阶和对下阶三种;法主要表示说话者以什么态度对待说话内容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可分为直叙法、推测法、目击法;动词的态只有主动态、被动态和使动态三种;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状语和定语位于中心词之前。在词汇方面,固有词、汉字词和外来词构成了词汇的主体;汉字词虽来源于汉字,但有自己传统的读音;借词主要来自英语、法语、俄语、日语等;派生法和合成法是构词的重要手段。分布在朝鲜半岛的朝鲜语可分为西北、东北、中部、东南、西南、济州岛六个方言。除济州岛方言外,其它各方言在我国都有分布。现行的朝鲜文是一种创制于15世纪的音素文字。

猜你喜欢

  • 谟宁令

    西夏职官名。“天大王”之意。西夏党项语“谟”为“天”意,“宁”为“王”意,“令”为大意。夏景宗显道元年(1032),元昊立官制时,为蕃官名号之一,授予重臣野利仁荣。后不设。

  • 巴思哈

    1632—1661清初将领。又作巴思翰。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礼烈亲王※代善孙,多罗克勤郡王※岳讬第五子。清崇德四年(1639)初,封镇国将军。顺治六年(1649)。晋多罗贝勒。九年

  • 煨酒

    壮族地区特产名酒。亦称窖酒。产于贵州从江等地。酿造方法独特:把糯米蒸熟后,铺于竹蕈间让其散热,加曲药拌匀,置于瓦缸中发酵,待糯米变甜,香气四溢时,把米糟放入小口坛中,严禁粘着油盐,同时放入适量凉开水,

  • 海乙寺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名。在今甘肃省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地区。清同治(1862—1874)年间修建。1929年马仲英事件时被焚烧殆尽。1937年重建。为保安族地区规模最大之清真寺,内设有阿拉伯文

  • 高琳

    497—572西魏、北周将领。字季珉。先世为高句丽人。高氏。北魏孝明帝正光(520—525)初,任卫府都督。随军讨邢杲,破梁将陈庆之,以功转统军。从尔朱天光破万俟丑奴,论功最大,拜宁朔将军、奉车都尉。

  • 马大用

    清朝将领。武术家。安徽安庆人,回族。身魁伟,膂力过人,精通武艺,弓马娴熟。雍正五年(1727),武举会试,中探花。由其倡导,安庆回民习武之风更盛。历任参将、总兵。乾隆十八年(1753)移镇台湾,救抚灾

  • 彭仕珑

    明代湖广保靖司土官。土家族。保靖(治今湖南保靖县)宣慰使※彭显宗子。成化七年(1471),因父老,代理司事。十一年(1475),嗣保靖宣慰使。十三年(1477),奉调助征靖州白崖塘、九浦塘,擒斩“充天

  • 麦匝簇长官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置,秩正七品。治所在今四川松潘西南境。二十七年(1394),明廷更定番国入朝礼仪时,将其列为全国可按定例朝贡的30长官司之一。永乐十二年(1414),与松潘地

  • 甘布索杜

    珞巴族阿帕塔尼部落方言音译,指一种象征性的战斗。珞巴族风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珞瑜地方。凡一个人的声誉遭他村人损害时,为了报复,即组织一次事先安排好的象征性战斗。届时,受损害一方的支持者全副武装,按照事

  • 塔哈尔赤

    突厥语tagharchi音译。官名。taghar意为“口袋”、“布袋”,加词缀chi表示职司,直译为“掌管口袋者”。其职责为征收实物税,向军队提供粮食。※叶尔羌汗国有此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