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汪什代海千户部落

汪什代海千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亦称汪什代克族、下汪什代海族。在青海省海北天峻县内。“环海八族”之一。为海西最大藏族部落,有千户、副千户及下辖18个百户。原为黄南鲁本族之一支,住黄河南岸同德羊直乃海散木地方。首领为哇洛,因常渡河抢掠海西蒙古族,清朝派兵征之,后驻牧于今共和县倒淌河一带,部分居阳山称“宁果尔”;部分住阴山称“世木果尔”。后“宁果尔”部投果洛,率众迁兴海地区,遂成上汪什代海部落;“世木果尔”部由哇洛率领迁海西与蒙古交错杂居,被称为下汪什代海。道光三年(1823),西宁办事大臣武隆阿授头人哇洛以千户执照。后黄河沿岸一带藏民迁至天峻县,形成诸小部落,受汪什代海千户管束。后千户绝嗣,以黄河南蒙古亲王亲戚完托入赘承袭。1935年,马步芳于青海地区划分保安区,以汪什代海为第十一保安区,华布藏任保安旅长和千户。下辖环仓、厄化、夏日果、阿日沟、拉果什结、扎查、沙年、特哈、花什江、尕雪、年乃亥、莫合欠、莫合穷、那格扎、多巴娘娃,块日寺、多巴索玛、郭那18个百户部落。部内有阿汉达勒寺、扎查寺、郭那寺3座寺院。

猜你喜欢

  • 齐里达罕礼

    哈萨克族习俗。又译迟勒迭哈那。意为“诞生礼”。哈萨克人认为生小孩不仅是一家一户的喜事,也是整个阿吾勒(又译阿乌尔)的喜事,故在孩子诞生的当天晚上(一说二三天内)便要举行庆贺礼,左邻右舍妇女纷纷携带“葵

  • 原王

    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太宗子完颜宗本受封;海陵王时(1149—1161),宗本被诬谋反,遭杀害。大定二十五年(1185)完颜璟(即章宗)判大兴尹,封原王,拜右丞相,立为皇太孙。

  • 察改因麻得不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辽,置十二宫,十二宫下均设抹里。察改因麻得不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抹里。

  • 瓦府

    傈僳语音译,意为“放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地区历史上普遍存在过的一种实物雇工形式。由早期原始互助协作的换工(※瓦纠)转化而来。每当农忙季节,头人、富裕户就以粮食、盐、肉、麻布等实物换取贫困户的劳动力进

  • 顺义王

    明朝授予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的封号。隆庆五年(1571),明蒙达成封王、贡市协议,始封俺答汗为“顺义王”,授予镀金王印,子孙世袭。俺答汗卒,长子辛爱黄台吉于万历十一年(1583)袭封。黄台吉卒,长子扯

  • 菟害真

    见“吐贺真”(767页)。

  • 媲摩城

    见“坎城”(959页)。

  • 雍正两征厄鲁特记

    书编名。见“圣武记”(651页)。

  • 兴安岭

    山名。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黑龙江省北部及黑龙江以北俄罗斯境内山脉的总称。略成弧形,北为外兴安岭。南为内兴安岭。内兴安岭西为大兴安岭,又称西兴安岭;东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在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省西北

  • 三藏志略

    书名。清沈宗衍撰。上、下两卷。主体部分成于乾隆(1736—1795)末年,补纂部分成于道光(1821—1850)中期。史实取材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岳钟琪率军入藏驱准噶尔,沿途所记之手稿,岳因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