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王猛

王猛

325—375

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字景略。北海郡(治今山东寿光南)人,居魏郡(治今河北临漳西南)。少家贫,以卖畚为生。博学好兵书,怀佐世之志,隐于华阴山,敛翼待时。前秦皇始四年(354),闻东晋桓温入关攻前秦,往见,畅述天下事。后由吕婆楼举荐于苻坚,深受重用。岁中五迁,权倾内外。历任中书侍郎、始平令、尚书左丞,咸阳内史、京兆尹、吏部尚书、太子詹事、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等。辅佐苻坚平外患息内乱,统一北方;整顿纪纲,禁奢侈,与民休养生息;明法峻刑,惩诛豪强,抑制权贵;广兴学校,崇尚儒学;劝课农桑,开放山泽之利等等,对前秦兴盛颇有贡献。建元二年(366),率军攻荆州北边诸郡,掠汉阳万户而归。讨平略阳羌人敛歧,收服陇西李俨。六年(370),率步骑六万攻灭前燕。升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冀州牧,镇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进爵清河郡侯。八年,返长安,任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加都督中外诸军事。临终,劝坚暂勿出兵东晋,并渐除鲜卑及羌人在朝廷的势力。谥武侯。

猜你喜欢

  • 旺国崖

    金代山名。参见“镇安公”(2510页)。

  • 北魏敬宗

    见“元子攸”(235页)。

  • 大明

    五代后唐时南诏大义宁国肃恭皇帝杨干贞年号。931—937年,凡7年。

  • 咬里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雅奇山卫,并说清代有雅奇山,在吉林城(今吉林市)西南500余里。

  • 行殿

    指契丹皇帝四季游动时处理公务和居住的牙帐。《辽史·营卫志》记其形制:“木柱竹榱,以毡为盖,彩绘韬柱,锦为壁衣,加绯绣额。又以黄布绣龙为地障,窗、槅皆以毡为之,傅以黄油绢。基高尺余,两厢廊庑亦以毡盖,无

  • 东胡

    古族名。因居匈奴(胡)以东,故名。春秋战国时,分布于燕国以北,盛时达燕国东北及赵国东边。由族属相同之各部组成部落联盟,※乌桓、※鲜卑即其组成部分之一。屡扰燕、赵边地,迫燕以大将秦开为人质,掠赵代郡人众

  • 张格尔之乱

    清嘉道年间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反清叛乱。先后有4次。嘉庆二十五年(1820),张格尔(新疆喀什噶尔人,维吾尔族,幼居浩罕)纠集安集延阿哈呼里等百余人、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萨雅克部、冲噶巴什部等50

  • 青海喀尔喀部

    蒙古部名。清代青海喀尔喀人专称。首领为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多尔济阿喇布坦伊勒登之裔。初隶青海和硕特部。后以罗卜藏丹津反清,自为一部,别编旗分佐领。授公中札萨克一等台吉。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牧地在青海湖南

  • 火州

    见“高昌”(1907页)。

  • 图苏胡城

    蒙古国大汗行宫。又译图苏湖、秃思忽。位于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南30里。太宗十年(1238),筑城,建迎驾殿。据《史集》,大汗在赴和林途中,于该处停留,接受贡献和行乐,后赴和林万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