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尔默特益西策卜登
清代西藏阿里地区官员。俗称益西策卜登。藏族。西藏郡王※颇罗鼐长子,妻拉达克酋长之女。雍正五年(1727),卫、藏战争中,与父分南北两路包围拉萨。八年(1730),封头等台吉,办理军政事务。次年,晋封辅国公。乾隆十一年(1746),赐镇国公,任阿里宗本,自此遂称阿里公。常率藏军巡防阿里北部边境。后因身体不佳,居拉萨,耽溺于佛事。十四年(1749),与第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不睦,被诬于阿里侵夺商人货物欲发兵拉萨等。十五年病发身亡。
清代西藏阿里地区官员。俗称益西策卜登。藏族。西藏郡王※颇罗鼐长子,妻拉达克酋长之女。雍正五年(1727),卫、藏战争中,与父分南北两路包围拉萨。八年(1730),封头等台吉,办理军政事务。次年,晋封辅国公。乾隆十一年(1746),赐镇国公,任阿里宗本,自此遂称阿里公。常率藏军巡防阿里北部边境。后因身体不佳,居拉萨,耽溺于佛事。十四年(1749),与第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不睦,被诬于阿里侵夺商人货物欲发兵拉萨等。十五年病发身亡。
见“吐豆发”(766页)。
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庄园在藏绒上部地区,为18世纪后藏三个军官世家之一。家族成员中身致通显者有:达阳台吉班丹旺结,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准噶尔占领西藏期间,曾助受难之颇罗鼐。雍正六年(17
契丹语音译,亦作阿庐朵里,意为“盛名”、“贵显”。常用以修饰官名,如耶律曷鲁,以功拜阿鲁敦于越。辽亦有以此命名者,如统和十四年(996)十二月,挞凛诱叛酋阿鲁敦等60人斩之。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宗科札萨克旗。雍正元年(1723),哈尔噶斯拒从罗卜藏丹津叛清。三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下设佐领1。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跨柴达木河。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又称回回族,旧称“回回”。8602978人(1990年)。散居在全国各省的绝大多数县、市,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青海、新疆、陕西及河南、河北、山东、云南、安徽、北京等省市人数较多,
参见“傣”(2242页)、“傣族”(2244页)。
西夏文译佛经。西夏文译者佚名。木刻版长卷,长260厘米,高17厘米。卷首有版画,为序文所叙故事分解图画。版画分4部分,每部分都有西夏文图解。图后有序文29行。序后为经文,每行12字上下。最后有发愿文3
古迹名。位于今湖北长阳县境,庙内供廪君神像。相传武落钟离山的“巴郡南郡蛮”有巴、樊、瞫、相、郑5姓,后巴氏子名务相者统管5姓,称廪君。施南、长阳等处土民皆称务相为“向王”,即“相王”。
壮语音译,又称花街。壮族青年男女娱乐社交活动场所,与“歌圩”相似。流行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每年夏历三四月间举行,每次为期3天。有固定地点。届时,远近的壮族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男的带沙糕、花生
藏语音译。即镰刀。四川甘孜藏族地区康定地方所用的一种生产工具。刀为铁质、弯形,长约8寸,宽约1寸,刃口有细齿,装以木柄,主要用于收割青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