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甘青宁地区第一次羌民大起义

甘青宁地区第一次羌民大起义

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汉遣王弘发金城、陇西、汉阳羌征西域。羌人惧运屯不还,行至酒泉叛散。汉出兵截击,或覆其庐落。于是湟中勒姐、当煎等羌起兵反抗,陇西塞外先零羌别部首领※滇零与钟羌攻陇西,阻塞陇道。起义者或持竹竿木枝以代戈矛,或负板案以为盾,或执铜镜以象兵,郡县畏懦不能制。次年,滇零在北地郡(治富平,今宁夏吴忠县西南)自称天子,招集武都参狼、上郡、西河诸种羌,东攻赵、魏,南入益州,进入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的合称。相当今陕西关中地区)。汉朝先后派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任尚、骑都尉任仁将兵数万镇压,均遭失败,不得不徙金城郡治于襄武(今甘肃陇西东),安定郡于美阳(今陕西武功西)、北地郡于池阳(今陕西泾阳西),上郡徙衙(今陕西白水北)。百姓恋土,不愿离乡,官军刈其禾稼,烧屋室,破积聚,使流离分散、死亡,丧失大半。六年(112),滇零死,子零昌立。元初元年(114)起,汉朝又加强对起义军的镇压,派骑都尉马贤、屯骑校尉班雄、行征西将军司马钧等将兵镇压。三年(116)汉度辽将军邓遵率匈奴南单于兵数万,从北侧进攻零昌于灵州。任尚从南线攻丁奚城。四年秋,任尚收买效功羌人号封刺杀零昌,起义由将领狼莫继续领导抗击官军。五年(118),邓遵收买上郡全无种羌雕何刺杀狼莫,起义失败。汉朝亦受到沉重打击。

猜你喜欢

  • 噶勒达玛

    1635—1666.卫拉特蒙古和硕部台吉。又译噶尔第巴、噶尔旦木巴。博尔济吉特氏。※鄂齐尔图车臣汗次子。顺治九年(1652),随父远征哈萨克,杀扬吉尔苏丹(一称江格尔汗)。十四年(1657),因父、叔

  • 六韬西夏文译本

    西夏文译汉文兵书。原本为战国时人托吕望名而辑。西夏文译者佚名。木刻本,蝴蝶装,页面有两种,一种为23×16厘米,一种为21×17厘米。残存45面,为第一至第四卷的部分内容,无注释。其中有7面背面写有《

  • 姚绪

    后秦将领。羌人。※姚苌之弟。建初八年(393),侄姚兴即位后,将兵镇安定。寻拜征虏将军、晋王。皇初三年(396),秦出兵伐魏,以并、冀二州牧镇蒲坂(治今山西永济县西南蒲州镇)。后秦将姚平攻魏战死后,魏

  • 单单大岭

    古地名。比今地理,众说不一,或说为今介于元山、平壤之间的北大峰山脉;一说是分割今平安南道及黄海道与咸镜道南部及江原道北部之大关岭;有说为盖马大山之异名(包括向南伸延部分);或说为咸镜南道之薛罕岭。以上

  • 克图瓦尔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维吾尔语。职司办理工程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五、七品不等。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阿思

    ①契丹语音译,亦作藕丝,“宽大”、“广平”等意。辽道宗耶律洪基的宫卫※太和宫契丹语音译为“阿思斡鲁朵”。辽代皇帝冬※捺钵之地广平淀的契丹语音译为“藕丝淀”。 ②见“阿斯”(1197页)。

  • 纳坦谋嘉

    ? —1221金大臣。上京路(治今黑龙江阿城市)牙塔懒猛安人。女真族。纳坦氏。大定二十六年(1186),选入东宫,教郓王琮、瀛王瓌读书。以终场举人试补上京提刑司书史。承安元年(1196),契丹陀锁起义

  • 剑川城

    古城名。唐代南诏王异牟寻于贞元十年(794)进攻浪穹诏,击破剑川,设剑川节度使于此城(治今云南剑川县南)。

  • 辽东鲜卑

    ①汉代对游牧于辽东一带鲜卑人的称呼。自汉初,东胡为匈奴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所破,部分余众“远窜辽东塞外”,“别依鲜卑山”,故名。与汉时战时和,战时常入扰辽东,和时则诣辽东受赏赐,往来于

  • 尼满河卫

    见“亦麻河卫”(8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