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盛京

盛京

①地名。清留都。今辽宁沈阳市。本为辽、金沈州之地,因城在沈水(今称浑河)北,元代已有沈阳之称。元沈阳路治、明沈阳中卫城,设此。后金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攻占沈阳城,十年(1625),以其地“形胜”,便于西征明,北征蒙古,南用兵朝鲜,又有山水之利,便于取材治宫室,宜渔猎,遂将后金王城由辽阳东京城迁此。迁前,曾与王公大臣议,诸大臣谏迁,他解释说:“沈阳形胜之地,西征明,由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月可至;南征朝鲜,可由清河路以进。且於浑河、苏克苏浒河(今曰苏子河)之上流伐木,顺流下,以之治宫室、为薪,不可胜用也。时而出猎,山近多兽,河中水族,亦可捕而取之。朕筹此熟矣,欲迁,汝等何不从?”皇太极复对旧城进行改建,于后金天聪五年(1631)完成,时仍称沈阳。拓大后的城周长9里322号,墙高3丈5尺,厚1丈8尺,女墙7尺5寸;门由4个增至8个,均上设门楼;又建角楼4;城壕加宽至14丈5尺;改十字街为井字街。皇太极为改后金为大清和称帝作准备,于八年,禁用沈阳名,改用是称。顺治元年(1644),清廷迁都北京,袭前代之制,以其为留都(陪都)。十四年,设奉天府于盛京城内,因曰奉天。康熙三年(1664),又置承德县为奉天府首县,故亦称承德。十九年,于城外增筑关墙(缭墙),周32华里余,高7尺5寸。关墙与城墙中间地曰关厢。城于康、乾两朝多次重修。1957年按沈阳市城市建设规划,旧城拆除。今沈阳市东天柱山下有努尔哈赤和其后妃墓,史称福陵,今曰东陵;北郊隆业山有皇太极及其后妃墓,史称昭陵,今曰北陵。 ②清政区名,※“盛京统部”的简称。

猜你喜欢

  • 敞史

    辽代官名。官府之佐史。会同元年(938),始以南北府和国舅帐郎君官为敞史。北枢密院、南枢密院、夷离毕院、四帐都详稳司、遥辇帐和群牧司使等机构亦设有此官。四帐都详稳司和国舅乙室已小翁帐中的此官后改称将军

  • 乌珠

    西夏语“皇帝”之汉译名,一作“兀卒”、“吾祖”。夏景宗李元昊称帝时,以“吾祖”之译名上书宋仁宗,宋朝臣认为有侮玩之意。

  • 腾汲思海

    湖泊名。又译“腾吉思海”。“腾汲思”蒙古语意为“湖泊”,汉译“海子”。一说指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之呼伦湖;一说指今里海;另说指唐努乌梁海地区库苏古尔泊西之腾吉斯河,无定说。据《元朝秘史》传说,成吉思汗二

  • 土知县

    官名。明代正式改称县令为知县,作为一县之长,负责主持一县事务。秩正七品。广西、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县,亦如之,任命当地豪酋、头目为土知县,颁给铜印、敕书,赐以冠带,一般准世袭。因其故俗,附辑土民

  • 罕东左卫

    明代西北羁縻卫之一。位于沙州卫(今甘肃敦煌县)故址。族众原属罕东卫。后因部人奄章与同族不睦,彼此仇杀,率众遁居沙州,谋自立。至其子班麻思结时,众日蕃盛,尝从官军讨曲先。宣德七年(1432),以功授罕东

  • 金铜信符

    明代颁与甘、青等地少数民族进行茶马交易的牌照。又称“金牌信符”、“纳马金牌”、“茶马金牌”。“金牌”、“信符”,原是二物,前者以铜制成,长1尺,阔3寸。后者以铁制成,长5寸,阔2.5寸,上镌刻二飞龙,

  • 尕最

    又称世袭总掌教、世袭总理掌教。历史上撒拉族所奉伊斯兰教※尕最制度中的最高职衔。世袭。驻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清真寺(总寺)。职责为执掌宗教法规,监督宗教仪式的遵行,同时也是宗教法庭的总法官

  • 皇朝藩属舆地丛书

    书名。清末成书,编者佚名。28种,141卷。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汇辑边疆史地专著,尤着重辑录被沙俄、英国等侵略和觊觎地区的有关之作。以清代为范围,间亦辑入清代以前的著作。清人有关重要著述如黄沛翘的《西藏

  • 安颉

    ?—431北魏将领,其先祖世高,汉时以西域安息侍子入洛阳。历魏晋,避乱辽东,故史称辽东胡人。高阳公※安同子。史称辩慧多策略,善绥士众。太宗初,为内侍长,奉命察举百僚。神䴥元年(428),

  • 大唐天宝战士冢

    唐代在南诏阵亡将士合葬墓。俗称“万人冢”。地点在龙尾城(后称下关,今大理市治)龙尾河(今西洱河)南岸,即今下关天宝街南侧、黑龙桥南端。原冢高约3米,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10米,四周围以长条大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