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萨拉格齐史

阿萨拉格齐史

蒙古编年史。音译《阿萨拉格齐·耐日图—音·图克》,亦名《从成吉思汗到乌哈噶图·妥欢贴睦尔的蒙古历史》。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贵族占巴(亦译善巴,又名阿萨拉格齐)著,故亦称《占巴书》或《善巴书》。成书于康熙六年(1667)。原书不分章节,其内容可分为4部分:(1)前言,简述作者编著此书的意图。(2)蒙古古代史,对成吉思汗的祖先及本人的历史作了详细叙述,内容与《蒙古秘史》有许多相同之处,但较后者简略。(3)元朝诸帝及其所尊奉的帝师和喇嘛;妥欢贴睦尔逃离大都及在应昌逝世;关于明成祖为元室后裔的传说。(4)元朝灭亡后的蒙古史,包括必力克图汗(爱猷识理达腊)到达延汗的蒙古诸汗史,喀尔喀与卫拉特的战争,达延汗诸子及其后裔世系,喀尔喀诸贵族谱系,喇嘛教在喀尔喀的传播等。书中不仅使用了蒙古史料,也利用了一些藏文史料,对喀尔喀的历史,尤其是对喀尔喀诸台吉的系谱、亲缘关系、生卒日期、喇嘛教在喀尔喀的传播等记述详尽,具有较高价值。该书流传至今的是一部手抄本,收藏于蒙古国立图书馆。1960年该国蒙古学者普日来将手抄本胶印刊蒋布于乌兰巴托。1984年北京的巴干将蒙古国内部的油印本在民族出版社出版。内蒙古鲍音自1989年起将汉译本在《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连载。此外,前苏联的沙斯金娜发表了该书的俄译本,日本的冈田英弘、吉田顺一等亦作了介绍和研究。

猜你喜欢

  • 罗桑旺秀噶桑嘉措

    1810—1873清代青海瞿昙寺高僧,第三世寺主,又称噶桑丹增嘉措。藏族。出生于凉州达垅沟。曾在塔尔寺求学,并在许多静修院修习,多次赴拉卜楞寺,从阿莽仓活佛贡乔坚赞前聆听经教。在杨宗修建不热官。咸丰元

  • 南京三司使司

    契丹地方官署名。掌管南京道(治所在今北京)财政。置官有:三司使、知三司使事、知三司事、三司副使、同知三司使事等。属南面京官。《辽史·百官志》称:“四京随宜设官,为制不一。”契丹三司与中原不同,不主全国

  • 峤南琐记

    书名。广西地方志及民族志。2卷。明魏浚(字禹卿,号苍水,福建松溪人,汉族)撰。据采访与史书、方志写成。万历四十年(1612)成书。内容主要记述山川、名胜、风土、人情及少数民族情况。其中卷上写山川、特产

  • 拜斯噶勒

    ?—1657清初将领。蒙古族。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札萨克图郡王※布达齐长子。初授一等台吉。天聪五年(1631),从攻明大凌河。九年(1635),从收察哈尔部众。崇德元年(1636),赐号卓哩克图

  • 席力图呼图克图二世

    见“纳文罗布森札木苏”(1275页)。

  • 那戈

    珞巴族阿帕塔尼部落方言音译。旧时供氏族祭祀用的小屋。由有一定联系的2个或3个氏族共同使用。珞巴族风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西巴霞曲流域。凡氏族内的重要宗教活动都在此举行。凡战争胜利品,在没作最后处理前,均

  • 和林

    见“哈剌和林”(1639页)。

  • 视连

    349—390晋代吐谷浑王。姓吐谷浑氏。※碎奚子。自幼廉慎有志性。晋太元元年(376),父忧死,嗣立。为悼念其父,不饮酒不畋猎达7年,并委政事于将臣。以直接受西秦威胁,于太元十五年(390)向西秦遣使

  • 委兀慎

    明代东蒙古右翼部名。又译“畏吾儿沁”、“委兀儿趁”、“威兀慎”、“威武慎”等。原为西蒙古※乜克力部的分支,即畏兀儿近族。成化(1465—1487)初,其首领癿加思兰、亦思马因、亦不剌等率该部入居河套地

  • 鄂温克语音译。居住今内蒙古阿荣旗和鄂温克族自治旗的鄂温克人对※“柱”的另一种称呼,但两地在使用时不尽相同:阿荣旗的鄂温克人只称“家”或“家庭”为“纠”,称居室为“柱”,如“萨喜格柱”、“萨喜柱”(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