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额鲁特下五旗

额鲁特下五旗

清代新疆伊犁额鲁特营右翼携眷驻防兵。乾隆三十二年(1767)置。初仅6佐领。继扩编为8佐领。因人数激增,四十年(1770),编为10领,寻复上升为14佐领。以闲散丁多,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十四年(1779)、五十四年(1789)分3次拨420户附入察哈尔营。其众来源有三:一为乾隆二十年(1755)前后附清,并参与清军统一西北地区之准噶尔兵丁;一为乾隆二十四年(1759)后脱出哈萨克、布鲁特之准噶尔部众;一为乾隆三十六年(1771)随土尔扈特汗渥巴锡东返之沙毕纳尔。所部设一昂吉,总管1员,副总管2员。每佐领兵66名,合闲散140至150名。驻牧霍诺海(今昭苏县)、崆格斯(今巩留县)、哈什河(今尼勒克县)等地。

猜你喜欢

  • 达邻频你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其中三宫设有闸撒。达邻频你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闸撒。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敦睦宫有一闸撒名“打里频你”,疑与此为同一

  • 必里千户所

    明代藏区卫所名。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置。属河州卫。治所在故元必里万户府,今青海贵德境。初,命故元万户朵儿只星吉为世袭千户。六年(1373)八月,又以故元蒙古世袭万户阿卜束等15人为其千户所千、百

  • 阿碌

    即“阿禄”(1198页)。

  • 文济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元统二年(1334),世祖子脱欢次子蛮子始受封。其子不花帖木儿(又作帖木儿不花)袭封。

  • 十家牌法

    政治制度名。明朝在赣南畲族地区实行的统治措施之一。又称“十家连坐”。明正德年间(1506—1521) ,赣南畲、汉人民曾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清王朝派王守仁进行军事镇压的同时,又在城乡普遍推行此法。“

  • 石抹明安

    1164—1216元朝将领。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北)人。契丹族。石抹氏。初仕金,尝使蒙古国。崇庆元年(元太祖七年,1212),为金抚州(今河北张北县)守将,蒙古军破城,归降。奉命率军抚定云中(今山西大

  • 天山县

    元代行政区划名。净州路治所。见“净州路”(1503页)。

  • 契汗

    见“契翰部”(1565页)。

  • 五当召

    清代内蒙古著名寺庙。蒙古语“五当”为“柳树”,“召”为“庙宇”。藏语名“巴达噶尔”,意为“白莲花”。汉名“广觉寺”。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北约70公里五当沟内。内蒙古西部藏传佛教(喇嘛教)格鲁派(黄教

  • 达赖乌巴什

    参见“巴延阿布该阿玉什”(420页)。